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因反复发作胸痛1周,持续加重1h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晰,脉搏43次/min,BP110/55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43次/min,心律整,心音低钝。心电图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0.1~0.2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处理,30min后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入院4h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T定量均高于正常10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32.
紫杉醇治疗21例晚期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例晚期肺癌病人接受紫杉醇治疗,临床分期ⅢB10例,Ⅳ11例。中疗方案采用单药紫杉醇组9例,紫杉醇联合应用-DDP-VP16组12例,总计36个疗程。化疗后达CR1例,PR4例,MR4例,有效率23.8%。紫杉醇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减少20例次,其中Ⅲ度以上9例次,多为联合用药组,一般发生于用药后d7-8,d10达最低值,21d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d"人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曾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122次/min,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至4∶1传导,入院前5d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去乙酰毛苷、呋喃苯胺酸"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房扑(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双心房增大,二、三尖瓣少、中量反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于"强心"及利尿等治疗好转后症状缓解.根据心电图考虑右心房典型房扑的可能性大,向患者说明情况后,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术中证实为右心房典型房扑(图2),遂于右心房峡部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证实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后重复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任何类型心动过速.患者术后1h再次发作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予对症处理后恢复.  相似文献   
34.
<正>本中心于2011年2月21日收治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行杂交手术抢救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9岁,6小时前突发胸闷、憋气,持续不缓解,伴头晕、大汗、恶心,呕吐1次,来我院急诊科。心电图示V1~V3,AVR、Ⅲ、AVF导联ST段弓背抬高0.2~0.5mV。诊断急性前壁、下  相似文献   
35.
针对2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患者高龄、冠脉病变程度及长短、术后低射血分数以及PCI术中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等因素均与支架内血栓事件有关。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术中合理决策,术后规范用药及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3种人体测量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预测青岛港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横断面调查的18~54岁11359名(男性8758名,女性2601名)职工完整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不同水平识别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测量指标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并确定腰围的最佳截断点。结果:①男性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增高。然而相对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的增加更快。在女性中有与男性相似的现象。④采用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都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截断点,女性分别为76cm,76cm,72cm,79cm;男性分别为85cm,85cm,83cm,85cm。结论:腰围较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腰围最佳切点为85cm,女性为79cm。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及是否并发糖尿病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CHF患者235例,划分为非糖尿病组(n=143)与糖尿病组(n=92),比较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心功...  相似文献   
38.
国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一组男性心血管疾病易患人群(358例)进行常规体检,包括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同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IMT。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颈动脉IMT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IMT与年龄、血压及血糖呈正相关,与开始吸烟年龄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肌梗塞、脑卒中患者的IMT值显著高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而心绞痛患者颈动脉IMT值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作为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应用血管超声技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已成为临床上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本研究对一组人群的颈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并研究了其中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旨在探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青岛港职工2000年~2004年四年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按心血管病流行病学标准化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于2000年和2004年对青岛港职工分别进行调查。结果2000年11364名(男8759,女2605)18~54岁职工中,标化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0.0%(95%可信区间:9.4~10.6),男性高于女性(标化率分别为13.9%、6.0%);2004年10834名(男8591,女2243)18~54岁职工中,标化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5%(95%可信区间:11.9~13.1),男性高于女性(标化率分别为16.1%、8.9%)。四年间女性标化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升高了48.3%(P〈0.05);男性增加了15.8%,有上升的趋势。结论青岛港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从2000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青岛港职工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要积极进行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