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研究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也存在着一小部分与干细胞性质相似的细胞群体,同样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故被命名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4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3例 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6例;平均年龄 42岁.有 20例为急性 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 94.1%;腹部 CT的检出率 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 81.8% (9/11例 );手术治疗 12例,包括肠切除和 Fogarty导管经肠系膜切缘的静脉分支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 33.3% (4/12例 ),其中顽固性腹水 2例,进食后腹痛 2例.住院期间死亡 2例 (8.7% ).随访 2个月至 9年,复发 3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 3例,死因分别为心肌梗死、肝癌和肝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扫描对 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 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3.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血管移植旁路术进行动脉重建。自体大隐静脉是较常用的旁路材料,主要用于腹股沟以远的动脉重建。由于其取材上的独特优势,在人造材料研制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已成为评价其他材料疗效的标准。最早的自体静脉移植试验是由Gluck在1894年报告的,但公认的最早研究为190 6年Carrel和Guthrie成功地用犬的静脉代替颈总动脉和股动脉。190 7年,Lexer在切除1例腋动脉巨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后,用一段10cm大隐静脉作旁路术,虽然病人术后5d死于并发症,但在尸检时发现移植静脉仍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的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通过结扎肾下段下腔静脉诱导DVT构建动物模型;对照组接受下腔静脉探查术,术毕关腹,对照组无DVT.每组各15只SD大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中TNF 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栓中VCAM-1水平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实验组大鼠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P<0.01),在血栓形成附近的血管内皮细胞的vWF表达上调,而ADAMTS13表达下调;同时,实验组大鼠内皮细胞和血栓中VCAM-1表达逐渐上调,在术后第5~7天上调明显.结论 DVT急性期的TNFα水平升高可影响血管内皮vWF/ADAMTS13的表达,促进血栓黏附和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miR-223)下调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我院严重外伤截肢患者或健康器官捐献者的正常动脉组织,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原代HASMCs并通过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 R)及Western blot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联合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HASMCs中NLRP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炎性体的激活作用;转染miR-223模拟物(miR-223mimic)进入HASMCs,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NLRP3 mRNA、蛋白表达量及激活状态,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miR-223和NLRP3的调控关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miR-223对HASMCs上清中HMGB1的含量影响.结果 LPS联合ATP可以激活HASMCs细胞内NLRP3炎性体(P<0.05),促进HMGB1胞外分泌(P<0.01);转染miR-223可以显著减少NLRP3mRNA及蛋白水平(P<0.05),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明确NLRP3为miR-223的直接靶基因;转染miR-223可以明显下调HASMCs上清的HMGB1水平(P<0.01).结论 miR-223可以通过转录后水平下调HASMCs内NLRP3炎性体的表达及激活,从而抑制HASMCs分泌HMGB1. 相似文献
46.
空气体积描记仪在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血管系统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又可以分为动脉系统疾病和静脉系统疾病。 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多年来人们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其奥秘。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动脉循环系统由于主要以心脏的泵功能为动力,影响因素相对单一,血流动力学机制相对简单,对其研究亦 相似文献
47.
1985~2008年间我国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985~2008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变化趋势。方法:检索历年发表的精子质量方面的文献,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利用散点图和直线回归法,分析近24年正常男性精液精子密度、精液量及精子总数的变化。结果:1985~2008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参数中精液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1985~1994年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不存在与时间相关的变化(P>0.05),但自1995年后的14年以来,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精子密度从1995年81.5×106/ml下降到2008年66.7×106/ml,每年降低1.40%;精子总数从1995年257.2×106下降到2008年的185.9×106,每年下降2.15%。结论:1985~1995年间国内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未见明显变化,而1995~2008年14年间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明显降低,很可能与进入重化工时代引起的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移植物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资料,并对感染原因、临床表现、再次干预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5岁(48~77岁),与首次EVAR的中位间隔时间为7.5个月(21 d^27个月),合并主动脉肠瘘(AEF)6例(40%),细菌培养阳性率47%(7/15)。4例(AEF 2例、无AEF 2例)接受保守治疗。11例(AEF 4例,无AEF 7例)接受手术取出支架,其中9例行腋-双股动脉旁路+主动脉残端闭合,2例行原位腹主动脉重建,其中合并AEF者同时进行了肠瘘修补术。30 d内死亡率为33%(5/15),围术期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且为合并AEF患者。10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6~54个月)。2例保守治疗者中长期死亡率为50%(1/2),感染再发率为100%(2/2);8例术后患者仅1例2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中长期死亡率为13%(1/8),感染再发率为0%(0/8)。患者总体死亡率为47%(7/15),其中合并AEF患者(67%,4/6)30 d内死亡率高于无AEF者(11%,1/11)(P=0.047),而合并AEF(50%,1/2)和无AEF患者(25%,2/8)中长期死亡率及感染再发率无明显差异(P=0.38)。结论: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死亡率高,而合并AEF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基于充分的抗感染后的外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近20年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EVAR已经实现了从处理简单病变到治疗复杂的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弓部动脉瘤甚至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horacic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的飞跃。但在处理复杂的主动脉疾病时,单纯EVAR会因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局部解剖条件、介入器械使用指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0例主动脉弓部病变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4 ~71岁,平均年龄(54±14)岁.原发病包括主动脉夹层8例,胸主动脉瘤2例.行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7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同期(5例)或二期[5例,平均间隔(7±4)d]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弓病变.结果 全部手术取得技术成功.术后30 d死亡3例,1例死于脑干梗死,1例死于循环衰竭,1例死于主动脉气管瘘.术后发生Ⅱ型内漏1例.随访1 ~ 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4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其后每年复查CT,随访期间7例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除1例Ⅱ型内漏继续存在外,其余支架均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可用于治疗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疾病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