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祝勇  刘璠  张烽  姚登福  陈向东 《江苏医药》2006,32(12):1112-111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即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2.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的动态表达与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的动态改变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诱发雄性SD大鼠肝细胞癌变,观察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Ang-2和VEGF动态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诱癌过程中鼠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肝癌形成的动态变化;血Ang-2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105.23±19.23ng/L、肝细胞变性组为140.17±25.16ng/L、癌前病变组为203.75±23.83ng/L和癌变组为222.39±23.31ng/L,随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呈梯度增加,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01);癌变过程中Ang-2与VEGF的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85,t=8.00,P=0.000)。结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Ang-2及VEGF呈过表达状态,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新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3.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血TGF—β1、TNF—α及MMP-13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TGF—β1、TNF—α及MMP-13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癌患者组血清TGF—β1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病组(P〈0.01);肝硬化组与肝癌患者组血MMP-13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血清中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性,但MMP-13水平与TNF—α、TGF-β1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GF-β1、TNF—α和MMP-13在肝癌发展过程中过度表达,动态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304.
肿瘤发生发展由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突变、抗凋亡基因激活、血管形成及对放、化疗的耐药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肿瘤的早期特异诊断与有效治疗极为重要[1-2]。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相似文献   
305.
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素转换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干预ECE-1和ECE-1mRNA的表达,探讨ACEI与内皮素(ET)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以喂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AS模型,使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进行干预;在AS形成过程中,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组动脉组织中ECE-1蛋白质表达与胞内定位;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分析各组ECE-1mRNA表达和卡托普利干预对ECE—1mRNA表达的影响;并提取动脉血管膜,分析组织ECE-1的活性和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动物组血中ET-1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的内皮细胞和中膜SMC中有ECE-1微弱表达(4.32±0.05),阳性染色常位于细胞膜和胞质内;AS组大鼠的内皮细胞和内膜SMC中ECE-1表达显著增高(10.56±0.28,P〈0.01)。干预鼠主要在内皮细胞和中膜SMC中表达较弱(4.54±0.13),AS鼠显著高于对照鼠和干预鼠(P〈0.01)。AS鼠EC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与正常组(P〈0.01),表达水平分别为2.04±0.18、0.83±0.01和0.88±0.02;AS鼠ECE-1酶活性高于正常鼠和干预鼠(P〈0.05);AS鼠血ET-1均值为79.42pg/mL明显高于正常鼠32.25pg/mL和干预鼠36.83pg/mL(P〈0.01)。结论ACEI类药物能下降血ET-1水平,可能与抑制ET-1产生的关键酶ECE-1有关,其结果有助于解析ACEI防治AS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6.
目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监测心肌微小损伤成为可能。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合成cTn Ⅰ-cDNA,再以巢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将cTn Ⅰ-mRNA扩增法用于临床诊断,与心肌酶谱(CK,CK-MB,AST,LDH)及cTnⅠ定性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法扩增cTn Ⅰ-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2μg/L测序分析证实从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扩增基因片段与原序列完全一致。对62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cTn Ⅰ-mRNA的扩增分析,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谱或cTnⅠ定性分析(P&;lt;0.05)。结论:心肌损伤时cTn Ⅰ-mRNA释放进入外周血,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0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巨噬细胞的作用,为代谢性肝病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只,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实验组15只,MCD饮食+腹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以清除巨噬细胞)。喂养4周建立小鼠NASH模型,留取血、肝脏及脾脏,分析...  相似文献   
308.
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高危人群监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取AFP升高 2次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 6 3例、12例肝癌、2 1例肝癌术后患者静脉血 5ml,用RT -PCR进行AFPmRNA检测。结果 :AFP定量与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 (P >0 .0 5 ) ,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和波动组间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6 4.71%、40 %、40 .5 8% ,P >0 .0 5 ) ,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发癌率为 5 8.82 % (10 / 17) ,30 % (3/ 10 )显著高于AFP波动组 4.35 % (3/ 6 9,P <0 .0 1)。AFPmRNA阳性检出肝癌 41.6 7% (5 / 12 ) ,高危结节 6 0 % (6 / 10 )、肝癌术后复发 10 0 % (4/ 4)。AFP大于 2 0 0 μg/L能检出 5 8.82 % (10 / 17)肝癌和 2 5 % (1/ 4)的术后复发灶 ,AFP大于 2 0 0 μg/L、AFPmRNA阳性结合影像检测能检出 91.6 7% (11/ 12 )的肝癌和 10 0 % (4/ 4)的术后复发灶。结论AFP进行和持续升高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AFPmR NA阳性也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AFPmRNA能检测部分AFP阴性的肝癌患者 ,因此 ,AFP、AFPmRNA和影像联合检测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09.
目的 探讨肝癌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端粒酶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观察肝脏总RNA变化,以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肝细胞TGF-β1,以聚合酶链反应-ELISA分析端粒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理学证实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及血清中仅见较低水平的TGF-β1和端粒酶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及血清中TGF-β1和端粒酶表达水平逐渐增强,癌变组和癌前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肝组织中TGF-β1、端粒酶和肝脏总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端粒酶呈过表达与肝细胞癌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均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10.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动态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髓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动态表达。方法:36只SD大鼠抽签法随机分组,任选一组作为对照。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后2,6,12,24,48h等时段,以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iNOS mRNA表达。在脊髓损伤后24h,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NOS在脊髓不同类型神经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并以比色法测定脊髓损伤后血清NOS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小胶质中均可见iNOS表达,以神经元表达为主。脊髓损伤后2h可见iNOS表达0.56&;#177;0.02,24h达高峰1.20&;#177;0.05,48h开始降低0.70&;#177;0.06。血清中NOS及一氧化氮的动态改变与损伤组织iNOS mRNA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研究资料提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内iNOS表达增高,过量产生的一氧化氮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