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21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HD^+)组(151例)和冠状动脉正常(CHD^-)组(61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CHD。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4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71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PON-1活性;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17.25,P〈0.0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F=9.53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2.
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非冠心病61例,冠心病151例)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对影响冠心病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1.95±0.12)vs(2.28±0.13)(t=17.25,P<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2.02±0.15)vs(1.95±0.11)vs(1.91±0.11)(F=9.35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血清PON-1活性与Gensini评分间呈负相关(rs=-0.315,P<0.01);PON-1活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
夏岳  杨玉恒  原淑鸿 《临床荟萃》2004,19(3):177-179
对氧磷酸酯酶 1(Paraoxonase ,PON 1)又称芳香基二烷基磷酸酯酶、对氧磷酸、屏氧酶、副氧酶 ,属于水解酶类。由于PON 1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下面就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PON 1的生物学特性1.1 PON 1的理化性质 PON 1是由肝脏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4 5 0 0 0的糖蛋白 ,含 35 5个氨基酸残基 ,有三条糖链 ,酶的等电点为 5 .1。PON 1有 3个半胱氨酸 ,第 2 83位半胱氨酸处于游离状态 ,而另外两个则形成分子内的二硫键 (cys4 1 cys35 2 ) [1] 。PON 1通过疏水性极强的N…  相似文献   
84.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是指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主动松弛受损,被动充盈或扩张能力下降,从而使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尤其是在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人工心脏起搏的方法制备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探讨Af时心房发生电重构的机制,并观察氯沙坦对电重构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0.9%氯化钠起搏组、氯沙坦起搏组;以600次/min的频率起搏心房8 h,并分别于起搏后2、4、6、8 h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及L-型钙通道的电流密度.结果:①经快速起搏8 h,0.9%氯化钠起搏组较对照组各个基础周长下的AERP均显著下降.氯沙坦起搏组较对照组AERP无明显变化.②0.9%氯化钠起搏组较对照组心房肌ICa-L降低;氯沙坦起搏组较对照组心房肌ICa-L未见显著降低;氯沙坦起搏组较0.9%氯化钠起搏组心房肌I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a-L的标准差显著降低.结论:①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AERP缩短及AERP频率适应性不良为特征的心房肌电重构,氯沙坦可以预防电重构的发生.②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导致心房肌ICa-L的降低和离散度的增高;氯沙坦可以抑制ICa-L离散度的增加从而降低Af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6.
钙通道阻滞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以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及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对其疗效及副作用进行系统观察,为临床选择理想药物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凡符合 WHO 规定的高血压标准(≥160/95mmHg),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透、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及眼底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后,列入观察对象。停用所有其它降压药物和降压措施及影响血糖、血脂的药物2周。将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治  相似文献   
87.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10年间共 10 8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治疗共 10天进行房颤复律 ,9例房颤 (8.3% )持续 2周以内的患者自动复律 ,99例房颤再进行改良的胸背前后位贴片法电复律 ,94例 (94.9% )复律成功 ,复律成功能量为 78.1± 40 .6J。复律成功的 10 3例给予胺碘酮 0 .2 ,每日一次 ,预防复发 ,其后 1个月 ,0 .5年 ,1年 ,2年 ,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98.1% ,88.3% ,71.8% ,5 6 .3% ;而早期用奎尼丁标准法复律共 36例 ,2 0例 (5 5 .6 % )自动复律 ;另 16例再行电复律 ,12例 (75 .0 % )复律成功 ,复律后在相应随访时间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6 5 .0 % ,2 0 .0 % ,0 % ,0 %。结论 :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成功率低于奎尼丁 ,而预防复发却远优于奎尼丁 ;低能电复律法辅助胺碘酮复律是房颤复律的良好选择。慢性房颤心功能良好可用胺碘酮复律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88.
刘金波  刘坤申  夏岳 《河北医药》2004,26(5):377-378
自1969年McCully在病理上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之后,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anrany等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大多数未经治疗的Ⅰ型和Ⅱ型病人 (近端解离 )和半数以上Ⅲ型 (远端解离 )病人在 1年内死亡。大多数死亡发生在 2周以内 ,死亡原因为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分支阻塞。本病并不少见 ,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一家医院 ,1989~ 1994年间 ,收治胸主动脉夹层病人 10 9例 ,可见国人并不少见[1] 。1 定义[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发生于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解离的主动脉动脉瘤呈纺锤形 ,或者由于假腔外壁的扩张 ,或者在先前纺锤形动脉瘤上重叠发生主动脉中层解离。解离过程呈急性或慢性 ,症状出现后 …  相似文献   
90.
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10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 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 10 3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穿刺的 30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引流组 30例 (30 / 35 )肿瘤性积液、2 5例 (2 5 / 2 9)结核性积液、16例(16 / 16 )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 (2 / 2 )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 ,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 ;而单纯穿刺组仅暂时缓解症状 ,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 ,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 ,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 ,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内引流(1~ 82天 )。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引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