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
23.
目的探讨个性化运动处方在糖尿病腹腔镜胃转流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i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采取个性法运动处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h的胃液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腹腔镜胃转流术后患者采取个性化运动处方,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促进患者肠功能尽快恢复的有效、简便、安全的护理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本文对武汉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对16家中心门诊就诊病人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每家中心调查20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3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8.869%,按影响大小分别为机构自身评价因素、便利因素、价格因素。三个公因子负荷较大的因子有医疗设备条件(X5)、服务总体满意度(X10)、家到社区方便程度(X2)、药品价格(X9)等。三个公因子按照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的平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价格因素、便利因素、机构自身评价因素。结论: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实施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规范化全程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围手术期孕妇的影响。方法 128例妊娠期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78例)及对照组(50例),比较围手术期两组孕妇的情况以及麻醉处理。结果 2组研究对象在合并感染性疾病、前置胎盘、慢性盆腔炎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麻醉用药和术后镇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术前早期发现并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可以减少孕妇的相关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但对麻醉效果,对术后镇痛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倡导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的专业化管理,了解湖北地区医院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小组创建的现状及对护士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湖北省静脉治疗委员会对本地区近50家医院1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被调查护士按所在医院是否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护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表论文篇数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湖北地区医院通过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创建,规范化培训,推动和促进了静脉治疗专业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科研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腹部损伤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就诊的腹部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死亡将所有病人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组间病人年龄、性别、入院时脉搏、收缩压、NISS、ISS以及受伤机制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法判定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相关危险因素预测病人死亡的ROC曲线,以比较两种评价体系对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并确定相关危险因素预测病人死亡的临界值。结果组间病人入院情况相比,生存组病人入院时平均脉搏相对较慢,收缩压相对较高,ISS、NISS评分相对较低,就病人致伤因素分布情况来看,死亡组病人交通事故伤病人比例相对较高,以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人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入院时收缩压、ISS、NISS评分是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1.0,P值均0.05)。ISS、NISS预测病人死亡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NISS[曲线下面积(AUC)=0.96,95%置信区间(CI):0.57~1.93,P0.001]预测病人死亡风险的AUC较ISS(AUC=0.75,95%CI:0.92~1.00,P=0.003)相对较大,准确性相对较高,在NISS=14时,其预测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和88.6%。结论 ISS、NISS两种评分体系均是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病人死亡风险预测上,NISS评分的预测价值相对较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比较双眼先后接受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对第1次手术和第2次手术的痛觉感知。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做双眼白内障手术的7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4±8)岁。全部患者双眼连续行白内障手术,所有手术均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手术全程在有麻醉监护的表面麻醉下进行。每一只眼的白内障手术,患者都必须完成2个简短的量表,即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两次评分(极差为0~10分)。疼痛的程度和双眼疼痛的差别是主要的评价标准。白内障手术评分、程度分级、麻醉剂量和手术持续时间等资料采用K-S法进行正态检验,当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性别和病史等分类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全部患者中有41例患者(56%)对第2只眼白内障手术的疼痛程度有更高的视觉模拟评分。第1只眼手术和第2只眼手术的即刻疼痛程度评分中值分别为0(极差为0~6分)和1(极差为0~9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P<0.05)。但术后第1天,第1只眼手术和第2只眼手术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中值均为0(极差为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8,P>0.05)。所有病例中,有41例对第2只眼手术的疼痛程度评分更高,与另外32例相比,两组疼痛回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1,P<0.05)。
结论虽然在有麻醉监护的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疼痛已经很轻,但是对比第1只眼的手术,第2只眼手术的痛觉感知还是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术前的焦虑程度紧密相关,也可能与术中静脉镇静药物的遗忘作用有关。本研究的数据有助于解释一系列常见的术后临床观察结果,并应用于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