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7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 对17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989-2000年救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77例,其中男137例,女40例:年龄1.2-65岁,平均36.4岁,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结果 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38例(21.5%),血管吻合85例(48.0%),血管修补21例(11.9%),血管结扎30例(16.9%),介入栓塞3例(1.7%),死亡4例(2.3%),肾功能衰竭4例(2.3%),截肢23例(13.0%)。结论 四肢主要例(1.7%),死亡4例(2.3%),肾功能衰竭4例(2.3%),截肢23例(13.0%)。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救治原则是生命第一、肢体第二;快速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快速止血是重点;强调对深静脉的修复并正确处理感染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62.
人造血管移植治疗四肢血管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1989~2003年救治的251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采用人造血管移植29例全部保住肢体,其中1例由于肢体缺血时间较长,神经损害,后期出现足底溃疡。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救治原则是生命第一、肢体第二;快速诊断、快速救治;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状况和社会环境而成为焦虑、抑郁症状的高发人群[1]。邹树方[2]等针对18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抑郁发生率为45.2%,明显高于一般老年住院患者。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想、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3],糖尿病与抑郁症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4.
宋法寰  赵修春  程骁  付饶  唐颖  周丽华 《解剖学研究》2012,34(3):176-179,24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 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 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 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 d时高表达,然而在3 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方法:80例患者均符合2011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1次/12小时,疗程10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2次/日,疗程10天。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各自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不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67.
患者男性,74岁,发现右腮腺区包块并逐渐增大半年.无头痛及张口受限,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专科检查:右下颌角上方可见2 cm×3 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无发热及破溃,触诊包块为类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质地较硬韧,微压痛.查体: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尤其头颈部皮肤、眼及外耳道等处未见色素痣及结节.  相似文献   
68.
梁宗辉  唐颖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2010,25(5):581-582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无明显诱因下走路不稳半年,转圈后加重。最近因视野缺损行CT检查发现脑积水。体检:左眼颞侧视野缺失,双下肢病理征(+)。Romberg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AKT2及磷酸化AKT2(p-AKT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KT2和p-AKT2表达,分析AKT2及p-AKT2表达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KT2在腺癌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和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2在腺癌及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研究发现AKT2和p-AKT2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TNM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AKT2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30%,(33.960±2.485)月vs.(31.338±2.868)月,P>0.05];而p-AKT2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vs.56%,(28.464±2.235)月vs.(39.214±3.075)月,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Ⅰ期NSCLC患者中,AKT2表达阳性者5年中位生存时间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778±4.469)月va.(40.133±5.632)月,P>0.05];而p-AKT2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5年中位生存时间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08±4.337)月vs.(47.875±4.852)月,P<0.05].结论 p-AKT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肺鳞癌,且p-AKT2的阳性表达缩短了NsCLC患者的5年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经验,研究其原因、特点、救治方法。结果34例中血管吻合5例(14.7%),自体静脉移植7例(20.6%), 人造血管移植1例(2.9%),血管修补9例(26.5%),血管结扎6例(17.7%),压迫等保守治疗4例(11.8%), 无法处理或未来得及处理术中死亡2例(5.9%)。输血800~15200ml,平均2862ml。结果本组死亡 6例(17.7%),截肢1例(2.9%),手术成功修复27例(79.4%)。结论 (1)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和造成严重后果。(2)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提高医生的警觉性及手术技巧,规范操作可有效地降低发生率。(31)损伤以单纯的动脉损伤为最多见,单纯静脉损伤次之,因此治疗以修补为主,静脉移植次之。(4)患者常常并发较严重的原发病,为避免顾此失彼,多脏器的兼顾与多科室问的协调在救治中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