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1989年4~5月,我们在随机抽查本院同期的5307例门诊患者处方中,选择65~90岁的患者248例(男女各半),进行处方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4.
近几年以扑热息痛、牛黄、扑尔敏、咖啡因等制成的所谓速效伤风(感冒)胶囊应用甚为广泛与随便。其中所含抗组织胺药能减少鼻咽粘膜的分剂,但无可靠证据表明它对上感有效,笔者自身体  相似文献   
65.
乙酰水杨酸联用双嘧达莫预防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唐镜波 《中国药房》2002,13(5):302-303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 ,为我国人口的首要致死病因。目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schemiccerebrovas culardisease,ICVD)已成为卒中的重要诱因。虽然人们引入了溶栓疗法 ,但对于ICVD急性期的直接治疗仍很有限 ,因而预防依然是降低ICVD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由于ICVD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且复发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因而二级预防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 ,人们普遍认为 ,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 ,而血小板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6.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67.
NSAID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non 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NSAI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相对危险度进行了描述。合理使用阿斯匹林 (ASA)的不良反应风险不一定都大于NSAID ;对除ASA以外的NSAID引起鲜为人知并可致严重后果的中枢神经活动障碍及感官损害也作了简述。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如白芍总苷胶囊等中药 )是减少广大关节炎人群用药风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8.
药害与不合理用药的监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合理用药仍不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在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其后果是使药害加剧。在药品管理法及药品不良反应规章制度经过修订予以颁布实施的新世纪,在医药卫生事业需要健康发展的要求下,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阐述了药害现状与对策,以促进依法治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苯妥英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和剂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 14 1例次单用苯妥英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苯妥英有效血药浓度为 13 .5 9± 5 .3 1μg/mL ;在剂量 0 .2~ 0 .4g/d的 110例次中 64 .5 0 %的病例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3 .64 %表现苯妥英中毒。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在苯妥英单药控制癫痫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近20年国内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1980 ̄1999年6月国内273种医药文献及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手检现机检相结合,对累计报道≥10例中,重度不良反应的中药作汇总分析,结果共集到2747例中药不良反应,其中132例(4.80%)死亡,滥用、误用中毒及过敏是主要原因。总体上中药比西药有不良反应轻的优势,但滥用、误用和制剂质量不佳将消除此优势,中药生产、流通与应用的规范化与不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