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6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24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6例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4例,确诊年龄1岁4月至9岁4月。5例患儿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1例患儿父亲HBsAg阳性,且均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疗效:6例患儿治疗24周时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2例ALT维持在较低水平波动;4例患儿治疗24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2例HBV DNA载量显著降低,分别为2.31 × 103IU/ml和1.96 × 102IU/ml。治疗24周时1例患者HBeAg转阴,1例患者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3例HBsAg转阴,其中1例抗-HBs阳性,但HBeAg仍阳性;2例HBsAg迅速下降,分别为55.35 IU/ml和35.45 IU/ml。1例9岁4个月HBeAg阴性CHB患儿ALT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定量仍较高,为9 875 IU/ml。不良反应:轻度流感样症状者4例,发热者4例,轻度乏力者3例,食欲下降4例;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未予特殊干预自行恢复;4例患者治疗初期ALT一过性增高,多为轻度升高;无皮疹、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病例。 结论CHB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于有治疗指征者建议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级临床医学系学生6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对照组采用网络课程教学为辅、课堂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课堂学习结合网络互动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病理分析题、简答题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实时解惑、协作精神培养、分析能力培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 h 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讲座式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共10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名。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评价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满意度、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84、79.278、50.870,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6.15%(50例),高于对照组的71.15%(3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9,P 0.05)。观察组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与记忆、病案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横向联系能力等自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92、64.724、45.628、55.493,P 0.05)。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引畜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监测心电、血压、血氧,做好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维持循环、血压稳定,预防并发症及再发心肌梗死是最为重要的.提示及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总结应用IABP期间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提高应用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IABP对于冠脉搭桥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提供可靠的循环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不确定的患者,在术中、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药物对症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热敏灸组采用热敏穴悬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评定表、便秘临床评分(clinic constipation score, CCS)量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评分及血清SP和VI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后CCS均下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均下降,且热敏灸组低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P水平升高,血清VIP水平下降;且热敏灸组血清SP水平高于针刺组,血清VIP水平低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百草枯又名克无踪(gramoxone),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二联吡啶,除草剂,易溶于水,有腐蚀性,毒性强,除草效果极佳,近年来在农村各地应用广泛.人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有害浓度大于0.1mg/m3.本品口服后,除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外,还损害多个重要脏器,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无特效解毒药,常规治疗效果极差,临床病死率高达8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IM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根据小儿年龄分期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10岁)和青春期组(≥10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体征、并发症、病程中首次实验室指标,分析比较4个年龄组IM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468例IM患儿中婴幼儿组127例(27.14%),学龄前期组205例(43.80%),学龄期组115例(24.57%),青春期组21例(4.49%),4个年龄组间性别、发病季节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脾大的发生率低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学龄期组热程、住院天数以及咽痛的发生率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青春期组热程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乏力和咽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234例(50.00%)IM患儿存在并发症,发生率位居...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8 d,因腹泻3 d伴呼吸慢、昏睡、无尿12 h人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39周剖宫产,出生顺利,生后吃奶好.3 d前出现腹泻,人院当天家长给其口服"止泻药"(具体药名不详)25~30 ml后,腹泻好转,但服药30 min后患儿开始出现烦躁不安,继之少动,对周围反应差,出汗多,逐渐出现沉睡不醒、拒奶、呼吸次数减少,无尿12 h就诊,以"新生儿腹泻,败血症?"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不升,体重3500 g,昏迷状态,R 6~8次/min,双侧瞳孔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迟钝,刺激无反应,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非牧区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9月份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发病高峰期,且2014年至2018年儿童布鲁菌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45例布鲁菌病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0~3岁儿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主要发病人群(53.3%、24/45),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64.4%、29/45)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2.2%、37/45),其次为关节肿痛(40.0%、18/45)和肝肿大(28.9%、13/45),但多汗(11.1%、5/45)和乏力(6.7%、3/45)较少见。实验室检查以炎症指标异常为主,降钙素原升高者30例(66.7%),红细胞沉降率者(ESR)增快者10例(22.2%),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7例(15.6%);血常规检查中无全血细胞数下降的患儿;45例患儿血培养布鲁杆菌阳性者35例(77.8%),另外10例(22.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45例患儿中4例(8.9%)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且其脑脊液均培养出布鲁杆菌。 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非牧区儿童存在长期发热、关节肿痛或肝脏肿大等症状时,儿科医师应高度怀疑布鲁菌病,以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