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4篇 |
免费 | 373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0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237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607篇 |
内科学 | 413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118篇 |
特种医学 | 191篇 |
外科学 | 363篇 |
综合类 | 1364篇 |
预防医学 | 547篇 |
眼科学 | 56篇 |
药学 | 527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812篇 |
肿瘤学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210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298篇 |
2011年 | 322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药物能够有效的降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减小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2.
血浆K-ras突变联合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K-ras基因突变联合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连续58例疑为胰腺肿瘤患者,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并提取DNA.采用突变富集PCR-RFLP法分析K-ras基因密码子12突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A19-9.所有病例的血标本分析均在术前完成,并将检测结果与手术探查、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41例胰腺癌患者中,血浆K-ras基因突变者29例(占70.7%),血清CA19-9升高者30例(占73.2%).联合K-ras与CA19-9检测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0.2%(37/41).在其他17例非胰腺癌患者中,有3例血浆K-ras突变,8例血清CA19-9有升高.结论: 血浆K-ras突变可能是诊断胰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若同时测定血清CA19-9,可提高检测胰腺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积极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巨大患者43例,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43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94.8min,术中出血量105.4mL,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31.8及5.1分别下降至10.4及1.7,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7mL/s增加至术后14.9mL/s,残余尿量由术前172.0mL下降至术后44.6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确切,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4.
55.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盆骨折6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架固定,1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22例,早期给予简单外固定,7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在ICU中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给予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死亡组创伤严重度评分4350分;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共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从药物流产的12周到16周的人胚胎海马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在EGF、bFGF和LIF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并用10%的胎牛血清诱导其贴壁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Nestin、NSE、MAP-2、GFAP和GalC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人胚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57.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52例;年龄21~88岁,平均56.3岁。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复位时间与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获得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不愈合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术后Harris评分为(86.20±11.00)分,优40例,良32例,可7例,差5例。未移位骨折组和移位骨折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22%和18.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解剖复位组和非解剖复位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对继发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差异。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骨折类型及骨折复位情况是影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因素。对年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尽可能解剖复位、牢靠内固定,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8.
59.
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诊。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行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2例,经X线和核磁共振阅片分为有和无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椎体数、髋部骨密度值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2例患者入选,其中有隐性骨折的患者14例,无隐性骨折的患者68例,隐性骨折的患者占此组病例的17%。14例隐性骨折患者中仅1例为2个椎体隐性骨折,余均为1个椎体隐性骨折。两组病例的椎体骨折数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髋部骨密度、体重指数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临床中确实存在,并有一定的发病率,无明确的临床规律可循,应注意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