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83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引起的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两者具有共同的调节蛋白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护骨素、骨桥蛋白、基质Gla蛋白、骨钙素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在骨及血管壁均有表达。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系统、氧化脂质、炎症和钙代谢异常均参与或加速两者的发生发展。基于两者的相关性,使用他汀类、双磷酸盐类、噻唑烷二酮类和护骨素制剂等药物可同时对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文章就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形成机制相关性、调节蛋白相关性和治疗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每秒进样细胞数对被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方法以鸡肝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的每秒进样细胞数检定其DNA含量,以MultiCycle for Windows分析软件分析G0/G1期、S期、G2/M期比值的变化。结果 G0/G1期细胞值方差分析显示,F=2.7,P〉0.05;S期细胞值方差分析,F=11.6,P〈0.05,G2/M期细胞值方差分析,F=17.4,P〈0.05。表明每秒进样细胞数不同,其细胞的S期、G2/M期比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每秒进样细胞数影响细胞的S期、G2/M期比值,每秒进样细胞数以150~400个为宜。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变化及其机制,在制作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基础上,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大、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 用肠系膜微血管口径显微电视测量法和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分别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胸主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以及洛沙坦对该反应的作用;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动物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和2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厚度增加,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增加;随着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升高,肠系膜动脉、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增加,而且在每一个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反应都比对照组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也有表达,而正常大鼠未见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表达.此结果提示:(1)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可能是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ApoAⅠ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ABCA1介导激活的STAT3/TTP信号途径入手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构建含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的CAT报告基因,转染THP-1细胞,采用ELISA检测TNF-α启动子活性;定量PCR检测TNF-α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STAT3、TTP和HuR等蛋白表达;RNA-EMSA检测TTP与RNA复合物;构建TTP、STAT3 siRNA,转染细胞。结果用10μg/L LPS和/或10 mg/L ApoAⅠ处理THP-1源性泡沫细胞4 h,结果显示ApoAⅠ明显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CAT报告基因显示,ApoAⅠ并不明显影响LPS诱导的TNF-α启动子活性;LPS处理细胞3 h,加入放线菌素D(Act D)终止转录,检测TNF-αmRNA表达量(0、30、60及120 min),结果显示ApoAⅠ明显增加LPS作用下TNF-α的mRNA降解;ApoAⅠ明显促进LPS作用下TTP的表达,而对HuR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TTP ... 相似文献
66.
目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体内被氧化修饰后表现出强烈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低密度脂蛋白在体内可被巨噬细胞氧化,且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后形成的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被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转化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泡沫细胞。但是巨噬细胞介导渗入血管内皮下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中的具体氧化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被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的过程中,细胞膜上是否有即时形成的脂质?... 相似文献
67.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THB-1细胞源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单核-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方法,来判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激动荆22(R)-羟基胆固醇和抑制剂4,4-二异硫氰酸二丙乙烯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THP-1细胞源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22(R)-羟基胆固醇作用THP-l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能明显增加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从0h的31.1增加到24h的45.2;而DIDS作用THP-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能明显降低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的蛋白表达,平均荧光强度从0h的29.4降低到24h的10.4。胆固醇流出实验发现,22(R)-羟基胆固醇作用THP-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问后,能明显增加细胞胆固醇流出:而DIDS作用THP-1细胞源泡沫细胞不同时间后,能明显降低细胞胆固醇流出。这些结果表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THP-1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胆固醇逆向转运(RCT)是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的过程,其功能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糖尿病、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炎症疾病促进As的进展,而体内炎症、脂肪因子参与调控RCT是其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本期专题收集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探讨了糖基化终末产物Nε-羧甲基赖氨酸、核因子κB(NF-κB)、脂肪因子Visfatin等对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及介导RCT中关键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Sortilin、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等表达的影响,从不同角度阐释慢性代谢性炎症疾病调控RCT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荷叶碱(NF)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源性THP-1单核细胞,使用佛波酯(160 nmol/L)对其进行诱导,促进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并在5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处理下,使其荷脂形成泡沫细胞,进行常规体外培养细胞。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泡沫细胞内脂质成分,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表达情况。PPARγ抑制剂GW9662和LXRα抑制剂GGPP分别处理泡沫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荷叶碱对泡沫细胞PPARγ、LXRα和ABCA1表达的影响。结果荷叶碱显著减少泡沫细胞内的脂质成分,增加ABCA1表达与胆固醇流出水平。PPARγ抑制剂GW9662处理细胞后,显著降低了PPARγ、LXRα和ABCA1的表达。泡沫细胞在LXRα抑制剂GGPP处理下,也明显降低了LXRα和ABCA1表达。结论荷叶碱通过PPARγ/LXRα途径上调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70.
唐朝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1):879-88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中血管壁胆固醇蓄积和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而两者又相互促进。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是一种膜整合蛋白,通过与载脂蛋白AⅠ(apoAⅠ)结合,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并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人类ABCA1基因突变导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BCA1基因敲除动物不仅表现出低的血浆HDL水平,还表现出胰腺β细胞功能紊乱、体内促炎状态和As斑块的形成。多种促As的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可能通过下调ABCA1的表达,从而促进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因此,ABCA1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新的治疗靶标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