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8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627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916篇
口腔科学   451篇
临床医学   2982篇
内科学   1690篇
皮肤病学   193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6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1341篇
综合类   6474篇
预防医学   2378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2338篇
  30篇
中国医学   2713篇
肿瘤学   69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1172篇
  2013年   801篇
  2012年   977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1054篇
  2009年   1125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029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784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772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624篇
  1996年   574篇
  1995年   523篇
  1994年   472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23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8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在继发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中,一期处理血栓性浅静脉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经验.方法:对5例由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依次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浅静脉点式剥脱术的联合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于术中均证实深静脉血栓由浅静脉血栓蔓延而来.术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术后随访1~6个月,肢体肿胀未再次出现.结论:一期手术治疗继发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分析其不同部位AS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并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建立AS动物模型.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套环侧和未套环侧颈总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病变分型.结果 未套环侧颈总动脉未见病变,套环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属于Ⅰ、Ⅱ型病变的共10例,Ⅲ、Ⅳ、Ⅴ型病变的共14例;主动脉无病变的共8例,属于Ⅰ、Ⅱ型病变的共10例,Ⅲ、Ⅳ、Ⅴ型病变的共6例.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套环形成的AS病变严重且发生、发展迅速,主动脉自发形成的AS病变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流式微载体法(FCMA)测定血清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方法:对RPR(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确诊的20例TP患者、14例TP诊断判愈者,19例健康者血清标本分别用FCMA法检测特异性Anti-TP-IgG,Anti-TP-IgM.结果:Anti-TP-IgG和Anti-TP-IgM灵敏度在TP组分别为100%和75.0%,在TP诊断判愈组分别为100%和57.1%;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7%.Anti-TP-IgG和Anti-TP-IgM的荧光强度均值在TP组分别为598.5和94;在梅毒诊断判愈组的分别为275.3和49.6.结论:Anti-TP-IgG对T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高于anti-TP-IgM.两种抗体滴度在治疗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到诊断判愈时约下降50%.该方法为梅毒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建立获得大量P0代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于细胞(hpcMSCs)培养方法.方法 从胎盘绒毛膜分离出hpcMSCs,经初次培养和再次培养7d后,将原培养瓶中培养基、未贴壁组织和冲洗生理盐水离心后分别进行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 获得的hpcMSCs均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细胞,每例胎盘获得(25.54±3.38)×106个P0代细胞,初次培养、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1.73±2.09)×106、(11.12±1.42)×106和(2.69±0.71)×106,培养时间分别为(12.00±0.64)d、(8.87±0.63)d和(12.33±0.80)d.再次培养时间和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时间延迟的趋势.3次培养的每培养瓶获得细胞数分别为(1.12±0.15)×106、(2.10±0.16)×106和(1.04±0.16)×106,再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细胞数量减少的趋势.3次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和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差异,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一份绒毛膜标本,通过3次培养,获得的P0代hpcMSCs细胞数量比初次培养翻倍,本方法可为再生医学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行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血样,运用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微阵列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组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对检出的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合应用STR检测技术对该家系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该家系先证者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存在MYO15A基因c.9400CT(p.R3134X)纯合突变,父母亲均为c.9400CT(p.R3134X)杂合突变携带者,孕母亲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该位点基因型与先证者相同。结论 MYO15A基因c.9400CT(p.R3134X)突变为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聋遗传因素;二代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法有助于明确耳聋患者热点基因突变以外的罕见致聋基因及其位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SOCS-1表达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例MODS患者,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以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PBMCs中SOCS-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预后及MODS评分的关系。结果MODS组中死亡患者PBMCs中的SOCS-1mRNA表达量(0.4938±0.0273)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5475±0.0289)(P〈0.05),SOCS-1蛋白表达量(0.7924±0.0284)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8406±0.0407)(P〈0.05)。MODS患者的PBMCs中的SOCS-1mRNA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23,P〈0.01),SOCS-1蛋白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34,P〈0.01)。结论在MODS中,SOCS-1的表达可能起到保护组织避免损伤的作用,SOCS-1表达的减少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juvenile parkinson-ism,AR-JP)parkin基因的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15个AR-JP家系先证者的parkin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发现3个家系有parkin基因的突变,其中2个家系含parkin基因的杂合缺失突变,分别为第2外显子的202-203delAG及第9外显子的1069-1074delGTGTCC;另一家系发现一个杂合点突变,为第12外显子的1422(T→C)。其中1069-1074delGTGTCC和1422(T→C)为新的突变。3个家系共6名患者,发病年龄18~31岁,平均25.2±5.7岁;病情进展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症状波动常见;对小剂量多巴制剂反应良好。结论我国的AR-JP家系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含parkin基因突变的AR-JP患者有帕金森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热休克蛋白基因技术在心肌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休克蛋白是应激时细胞快速合成的一组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的蛋白质。近年来应用基因转染技术 ,反义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 ,转基因动物技术等在基因水平人工操纵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从而探讨各种应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家族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精制特异性变应原的制备、抗组胺药、皮质激素药和B2兴奋剂的合成及应用,使Ⅰ型超敏反应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并没有得到扼制。祖国传统医药在防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中药息敏饮是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而配制的验方,由白藓皮、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苦参、丹皮、生地、蝉蜕、芥穗、甘草、黄芪、赤芍及山楂等组成。  相似文献   
1000.
眼前房内抗原注射抑制EAU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前房内注射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在诱导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新鲜牛眼球中提取S抗原,注入Wistar大鼠眼前房内。1周后,皮内注射牛S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乳化混合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发作时间、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以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结果:前房预处理组(groupA)EAU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groupB),所有具有阳性体征者均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前房预处理组动物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4浓度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前房内注射牛S抗原可以诱导大鼠眼免疫耐受,在很大程度上抑制EAU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