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ehicle 组)和米诺环素组(minocycline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 h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运用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SAH组大鼠海马CA1正常神经元数量(67.42±20.35)个较sham组(145.5±21.23)个明显下降(P<0.01),米诺环素组正常神经元数量(125.73±24.67)个较SAH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低(1.94±0.39)%,SAH后24 h MMP-9表达明显增高[(103.60±7 72)%,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74.52±6.47)%,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明胶酶谱检测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未检测到活性[(0.39±0.23)%]、SAH组MMP-9活性(201.81±6 31)%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活性(148.96±6.02)%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TUNEL检测显示:sham组海马神经元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SAH后24 h 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92.17±6 31)个],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凋亡阳性细胞数(91.17±7.78)个较SAH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米诺环素能够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MMP-9活性及其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2.
64层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颅内血管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以来,都是依靠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近年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64层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感染的特点,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7月~2000年7月临床分离的106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ESBL确认试验(NCCLS1999年标准)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并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 分离产ESBL菌12株(占11.3%),其中呼吸道感染9例,尿路感染3例;9例呈严重感染,3例呈带菌状态。平均住院时间40.3天。结论 神经外科产ESBL菌感染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重视呼吸道及泌尿道护理,完善细菌学监测制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控制ESBL菌株产生和传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4.
高晋健  唐文渊 《四川医学》2000,21(5):394-395
重型颅脑创伤目前死亡率仍高达20%~50%〔1〕,究其原因,创伤后脑的继发性缺血缺氧是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旨在研究重型脑伤后氧代谢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本组病例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9~65岁。病理类型:脑挫裂伤13例,颅内血肿37例,其中硬脑膜外血肿8例,硬脑膜下血肿15例,多发性血肿14例。GCS计分≤8分。清除血肿37例,脑脊液外引流1例,非手术治疗12例,治愈32例,死亡18例。1.2 监测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定量脑电图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数字化脑电监测系统,对12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2-01/2003-04收治急性重型脑伤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于伤后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平均监测时间为5d,比较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电功率值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重型脑损伤患者初次脑电图分级Ⅱ,Ⅲ,Ⅳ,Ⅴ级生存率分别为69%,70%,8%,0%;病死率分别为31%,30%,92%,100%。②死亡患者急性期脑电图总的绝对功率下降明显,伤后24h明显低于生存组;相对功率值中,慢波频段的显著下降及β频段相对功率值的异常增高提示预后极差。结论:重型脑伤急性期定量脑电图变化对判断脑功能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背景纳洛酮在脑损伤后急性期应用可以维持脑灌注压、减轻脑水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但在临床应用中各家报道的剂量和用法差异较大.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脑电图绝对功率值的影响.了解不同剂量的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特点.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对象2002-01/2003-04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中、重型闭合性脑损伤患者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18~65岁.方法急性脑损伤患者86例按伤情轻重分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5分、6~8分、9~12组.每组再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用定量脑电图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1,2,24,48,72,120 h脑电图总功率值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脑电图总绝对功率值的变化.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12分纳洛酮治疗组用药1 h后总功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小剂量间无差异;格拉斯哥昏迷量表6~8分,大小剂量组用药1 h后总功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3~5分,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总功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中型脑伤,小剂量的纳洛酮治疗有足够的疗效;对重型脑伤,大剂量治疗优于小剂量;对特重型脑伤,大小剂量均无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磁共振特殊技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和氢质子MR波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诊断上的价值。 方法 搜集我科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8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进行FLAIR和1HMRS检查,再随机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FLAIR对DAI组及非典型DAI组病例的诊断能力;利用1HMRS比较DAI组和非典型DAI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磷酸肌酸(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和磷酸肌酸(Cho/Cr)、肌醇/肌酸和磷酸肌酸(mI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肌酸和磷酸肌酸(Glx/Cr)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较之常规MRI,FLAIR对轴索病灶的发现能力明显提高,非典型DAI组的病灶分布及形态和DAI组类似,两者不同在于非典型DAI组分布于间脑以下水平的病灶明显少于DAI组。DAI组、非典型DAI组和对照组的NAA/Cr与Cho/Cr在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部位均具有显著差异,mINs/Cr和 Glx/Cr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显著差异;和对照组及非典型DAI组相比,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mINs/Cr和 Glx/Cr升高;和对照组相比,非典型DAI组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有NAA/Cr降低和Cho/Cr升高,于胼胝体膝部有mINs/Cr升高,但变化程度均比DAI组低。结论 非典型DAI组不仅有和DAI组类似的病灶分布和形态,还在胼胝体部位有与DAI组类似的伤后生化代谢改变,区别在于损伤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笔者认为,DAI不仅是重型脑伤的一种,它也存在于轻中型脑伤中,磁共振特殊技术在非典型DAI诊断上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8.
背景:胶质瘤侵袭能力的量化对于指导治疗或筛检肿瘤侵袭因子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进行量化,但尚无很好的临床量化胶质瘤侵袭力的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的侵袭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量化分析,于2005-10/2007-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完成。 对象:选择幕上脑胶质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51.3岁。 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内减压,获取瘤周水肿区的组织标本,病理检查作肿瘤细胞计数和细胞密度分析,建立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病理标准。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5个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将不同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与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作相关分析。 结果:①肿瘤分量各向异性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依次为0.055±0.017,0.107±0.037,0.255±0.064,0.376±0.070,0.396±0.099,其中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②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与胶质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在瘤周水肿区明显增高,但在其他区域的增减变化无规律。 结论:瘤周水肿区分量各向异性值可作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检测fascin-1在不同颅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研究其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和浸润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颅内肿瘤30例(12例脑胶质瘤,10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ed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其脑浸润程度;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肿瘤fascin-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颅内肿瘤间表达的差异,并将其表达量与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间比较:fascin-1在三类肿瘤中表达存在两两差异(P0.05),其中脑转移瘤、胶质瘤、脑膜瘤呈递减趋势;在不同脑浸润力肿瘤间比较:fascin-1在胶质瘤组与脑膜瘤组表现出与脑浸润程度良好的相关性(fascin-1蛋白:r=0.87,P0.05;fascin-1 mRNA:r=0.92,P0.05);在胶质瘤组中,其表达与脑浸润程度呈正相关(fascin-1蛋白:r=0.69,P0.05;fascin-1 mRNA:r=0.86,P0.05);但与全部脑肿瘤组内的脑浸润程度间无相关性(fascin-1蛋白:r=0.39,P0.05;fascin mRNA:r=0.28,P0.05)。结论 fascin-1的表达与颅内肿瘤侵袭能力差异有相关性,但与颅内肿瘤侵袭方式的差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比较不同类型脑膜瘤的侵袭性。方法脑膜瘤患者22例,其中良性脑膜瘤16例,非典型脑膜瘤6例;建立脑膜瘤的不同侵袭性病理标准,与脑膜瘤的病理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和DTI,确定与肿瘤相关的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并测量其各自的分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分析各类型脑膜瘤在不同兴趣区的FA值。结果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与其脑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脑膜浸润程度和颅骨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分析:在瘤周水肿区,有脑浸润脑膜瘤的FA值较无脑浸润的脑膜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体区,有脑膜浸润患者FA值较无脑膜浸润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兴趣区和其他浸润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脑膜瘤的脑浸润能力强于良性脑膜瘤,但其脑膜浸程度润程度和颅骨浸润能力与良性脑膜瘤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