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因工程表达的颗粒状病毒样结构及其用作疫苗释放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新型的杆状病毒多重基因表达载体同时表达蓝舌病病毒(BTV)的三、四或五种结构基因,表达产物可成功地组装为病毒样颗粒(VLP)及核心样颗粒(CLP).初步临床试验证明VLP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多组分的VLP还曾用作多种免疫原(包括B和T细胞表位)的疫苗释放系统.此表达系统有可能广泛用于疫苗、杀虫剂、诊断和蛋白质试剂的生产行业. 相似文献
42.
已知重水(D2O)能增加某些病毒的热稳定性,但其机理不清。用基质辅助气体同位素质谱法,研究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和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用D2O处理后,测定病毒及其RNA结构中的氘氢比值(D/H),以δDSMOW表示。结果说明,与正常病毒相比,上述D2O处理后的病毒样品中δDSMDW值明显升高,其升高值与病毒样品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还指出,D2O处理后的病毒δDSMOW值的升高与其热稳定性的升高是相关联的。实验结果证明,D2O处理导致病毒及其RNA结构中发生氢氘置换,氢氘置换可导致病毒生物学性状(热稳定性增加)的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对83例Graves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131I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3、6个月的肝功能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131I治疗2周及1个月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及6个月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其中治疗3个月后83例患者中肝功能恢复正常者45例,6个月后恢复正常者76例,占92%。131I一次治疗痊愈率57%,总有效率为9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19%。结论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肝功能损害安全有效,辐射不加重肝功能损害,随着131I治疗疗效的出现,肝损害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预测肝外胆管癌转移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相关的临床特征,其中有转移者28例,无转移者29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肝外胆管癌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原发灶TSUVmax及T/B在鉴别诊断肝外胆管癌有无转移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有黄疸、T/B和CA199水平是肝外胆管癌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T/B是肝外胆管癌转移的独立的危险因素。TSUVmax预测胆管癌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601,当TSUVmax=4.1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是73.9%、64.7%、68.4%;T/B预测胆管癌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662,当T/B=1.8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82.3%、62.5%、68.4%。结论T/B为肿瘤发生转移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为突破形态学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16型YY157病毒株的基因特征和繁殖特性, 探讨其用于疫苗开发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YY157病毒株全基因组, 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拼接为全长序列。利用Lasergene及MEGA软件对所获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YY157病毒株与国内其他流行株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介于75.0%~98.8%, 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介于87.8%~99.2%。结论柯萨奇病毒A16型YY157病毒株与其他国内流行株高度同源, 主要抗原位点保持一致, 可用于疫苗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探索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 YY157株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中培养与增殖的合适条件.方法 把CVA16 YY157株接种于Vero细胞适应性传代,挑斑纯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并比较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 CVA16 YY157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能导致细胞病变(CPE),可形成蚀斑.将此CVA16病毒以0.01 ~0.1MOI接种于Vero细胞,并在低于2%牛血清浓度的培养基,35℃培养60 h,CPE可达90%以上;此条件下收获培养液上清,可得到较高滴度的病毒.结论 初步建立了CVA16 YY157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与增殖的方法,为其下一步的大规模培养及疫苗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唐彩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9,(3)
作者根据以前提出的制备多肽疫苗的盒式理论,将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gp120主要抗原决定簇之一的V3区冠部——IGPGRAF(J2)多肽片段,引入能结合多种H-2A~b分子(包括DQ6)的超基元结构(46F/54A)中,获得两种多肽疫苗46F/J2/54A和46F/J2/54A/J2。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在DQ6小鼠中均能诱生可结合V3J(包含J2片段的多肽)的特异性抗体,而V3J多肽则不能。中和试验证实,两种疫苗诱生的抗体均能中和B亚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131I全身平面显像与131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残留甲状腺和转移灶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DTC术后病人,口服131I 74-185 MBq 48h后分别行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所得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证实133处病灶中 131I SPECT/CT同机融合影像发现131I异常摄取灶124处,阳性率为93.2%(124/133),有9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假阴性率为6.8%(9/133),无假阳性病例.131I全身平面显像发现131I异常摄取灶105处,阳性率为80.2%(105/131),有26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假阴性率为19.8%(26/131).有19处假阳性转移灶,假阳性率为14.5%(19/131),两组在阳性率,假阴性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结论: 131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平面显像相比,能提高DTC转移灶检出率,明显降低假阳性率,有益于DCT术后病人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18F-FDGSPECT/CT检查在原发癌灶定位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临床常规检查不能定位的病例进行18F-FDGSPECT/CT显像,进行病理诊断跟踪和12个月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该组107例18F-FDGSPECT/CT检查定位原发肿瘤共计94例,定位准确性86.2%;6例未见核素浓聚,假阴性率5.5%。7例18F-FDGSPECT/CT检查和临床随访未能确定原发灶,临床诊断为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占6.4%。结论 18F-FDGSPECT/CT作为一种对细胞代谢和影像显示的检查,在原发灶定位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