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目的】了解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血糖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对门诊20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与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方法等。【结果】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标准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的标准知晓率分别为37.0%、91.0%及83.5%。61.5%的患者表示能做到按医嘱用药,32.5%的患者每周至少测一次血糖,37.5%的患者能做到每季度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饮食控制方面做到少吃油腻、甜食、定时定量用餐的比例分别为91.0%、77.0%和40.0%。47.0%的患者表示能做到经常锻炼。与家庭医生签约对患者在按医嘱用药、测量血糖和身体锻炼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配偶健在对患者在控制饮食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患并发症、病程长、伴发高血脂等疾病因素对患者形成良好的血糖管理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血糖管理行为方面不理想,建议通过进一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规范并加强家庭医生对患者的有效管理,提高患者知识水平以促进行为改变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62.
963.
岭南火针为中医针灸特色治疗方法,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岭南火针具有"温"、"通"、"补"、"清"、"消"五大功用,擅长治疗皮肤病、痛症、妇科病以及内科疾病。本文从"火郁发之"理论源流,结合历代医家文献、临床经验,分析并阐述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机理。  相似文献   
964.
本文分析了《神农本草经》121味可调节精神、情志、思维、意识活动的药物,统称"调神药",其所调节的"神",既关乎心神,又包括五脏神。这些药物分别具有安定神志、益智强志、愉悦情志、安和五脏、疗惊痫癲狂、祛邪除烦等作用,且多具形神兼调、兼治的特点,其中多数药物至今仍广泛应用。可见在本草学发展的早期,已十分重视"形神一体"、"形与神俱"的理念。对这些调神药物进行深入挖掘,不论对"治未病"还是"治已病"的研究,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目的观察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普通针刺、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耳鸣匹配响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3组THI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3组间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耳鸣频率低于治疗前(P0.01);3组耳鸣响度匹配和T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耳鸣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耳鸣响度匹配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THI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治疗组THI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为70.0%,对照组B为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P0.01)。结论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平均疗程较普通针刺、口服中药更短,且能够更大程度减轻耳鸣响度、降低耳鸣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66.
967.
周鹏  汪震  丁玉峰  刘东  杜光 《中国药房》2011,(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分析1例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用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寻找一种能定量分析供受者间免疫反应强度的方法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用ELISPOT法检测术前分泌IFN-r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的频度,观察随访期内有无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并观察HLA错配与急性排斥的关系。 结果 (1)115例PRA阴性肾移植受者中有2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78.75?2.81 vs 14.85?4.66 P<0.01)。此项指标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0%和94.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HLA-I、II及总的错配数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44.0% vs 14.4% P<0.05)。 结论 通过术前对产生IFN-r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的检测,可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对潜在供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60岁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发病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2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计有60岁MINOCA患者67例,≥60岁MINOCA患者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60岁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I-CAD)患者133例。比较60岁MINOCA患者、≥60岁MINOCA患者、≥60岁M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观察预后差异。结果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更高,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年龄更年轻,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心肌炎病因更少(23.9%vs. 4.8%,P=0.009);两组患者其他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脑梗死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vs. 26.2%,P=0.031);与≥60岁MI-CAD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vs. 26.2%,P=0.015)。≥60岁MINOC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60岁MINOCA组患者更长,较≥60岁MI-CA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MINOCA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与60岁MINOCA组、≥60岁MI-CAD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60岁MINOCA患者相比,≥60岁MINOCA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较差,远期全因死亡趋势更高。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促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细胞组、H/R模型组、H/R+阳性对照组、H/R+MOO大、中、小剂量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量在H/R条件下的细胞周期;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OO对体外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作用。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H/R模型组增加了G2+S期的细胞(P<0.05),与模型组相比,MOO大、中剂量减弱了这种趋势(P<0.05),使细胞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细胞;②MOO各剂量组细胞迁移数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③MOO各剂量组小管形成的面积较模型对照组亦增多(P<0.05)。结论 MOO可以减轻H/R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效促进H/R损伤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形成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