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免疫隔离膜微囊化胰岛移植,通过一个人造屏障将胰岛与宿主的免疫系统隔离开来,为解决排斥反应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上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本文就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免疫屏障作用、移植数量和移植后纤维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同的刺激剂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对CD4 和CD8 T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刺激剂(PHA,抗CD3和抗CD28mAb,PMA和离子霉素),置于4种不同的培养环境下(室温,37℃水浴,37℃培养箱,37℃50mL/LCO2培养箱)培养4·5~5h。收集细胞,以荧光素-mAb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 、CD8 T细胞内IL-2、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CD4 和CD8 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随着刺激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且在上述4种培养环境中,PMA的刺激效果最强,抗CD3mAb次之,PHA的刺激效应最弱。以上述3种刺激剂刺激后,不同培养条件对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室温培养时几乎检测不到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在37℃水浴、37℃培养箱和37℃50mL/LCO2培养箱中培养时,表达细胞因子的CD4 和CD8 T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刺激剂体外刺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效应不同,依次为PMA和离子霉素>抗CD3和抗CD28mAb>PHA。体外刺激培养的T细胞活化过程中,温度是重要的条件,CO2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摘要:目的  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及前列腺素E2(PGE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NSCLC和正常肺组织标本中可以直接反映AMPK激活状态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磷酸化后的产物(P-ACC)、NF-κB、COX-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SCLC标本及血液、正常肺组织标本及血液中AMPK、COX-2及PGE2受体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P-ACC在NSCLC中低表达,NF-κB和COX-2在NSCLC中高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33.9%、75.8%和66.1%,且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NSCLC标本及血液中,AMPK mRNA表达降低,COX-2和PGE2受体mRNA表达升高。结论  在NSCLC中,AMPK低表达,NF-κB、COX-2及PGE2高表达,其相互作用可能在NSCLC的增殖、凋亡耐受、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其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4,7,11,14,和17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研究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创面IGF-1前体、内源性IG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内源性IGF-1表达量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活动、PCNA表达的变化基本相符,与IGF-1前体的变化关系不密切。结论:刨面愈合过程中,在局部发挥生理效应的IGF-1主要来自刨面以外的来源。内源性IGF-1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 Treg)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健康青年人、26例健康老年人及41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惠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青年人相比,健康老年人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1.98±0.50)%vs(1.73±0.22)%,P<0.05];而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比健康老年人显著升高[(3.53±1.83)%vs(1.98±0.50)%,P<0.01];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Ⅲ~Ⅳ期)尤其明显,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1.24)%vs(2.82±0.76)%,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率升高,可能在老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Ag-NORs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Ag-NOR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49例SLE病人及4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及Ag-NORs。结果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在SLE初发病例升高,经治疗后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稳定期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 T细胞SLE各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初发病例及活动期,CD4 T细胞及CD4 /CD8 均降低(P<0.05),CD8 细胞均升高(P<0.05)。在SLE稳定期各亚群正常人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Ag-NORs与T淋巴细胞亚群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Ag-NORs分析有助于了解SLE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56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1例年龄14~60岁、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方案首次诱导化疗的初治AML(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患者CD56阳性率与总生存时间(OS)间的关系。根据CD56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56+组(n=52)和CD56-组(n=119),同时根据CD56阳性表达率,以50%为界限,将CD56+组分为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39)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n=13),比较CD56+组和CD56-组、CD56阳性表达率≥50%组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 CD56+组患者中位OS(14.2个月)低于CD56-组(39.4个月)、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中位OS(11.7个月)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20.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61.5%、46.2%)低于CD56-组(75.6%、63.9%)(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1年生存率(53.8%)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患者2年生存率(41.0%)明显低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61.5%)(P<0.05)。CD56+组患者CRR(63.5%)与CD56-组(68.9%)以及CD56阳性表达率≥50%组(58.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7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64.3%、37.5%)均高于CD56-组(34.3%、17.9%)(P<0.05),而CD56阳性表达率≥50%组总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75.0%、42.9%)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37.5%、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组患者中位DFS(12.7个月)低于CD56-组(34.1个月)(P<0.05);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与CD56阳性表达率<50%组中位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细胞CD56抗原表达阳性是AM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且阳性率越高,提示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d、4d、7d、11d、14d、和17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IGF-1、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CNA)及Ⅰ、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内源性IGF-1表达量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活动、PCNA表达及Ⅰ型胶原的变化基本相符,与Ⅲ型胶原的变化关系不密切。结论:IGF-1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9.
AML-1/ETO基因相关的AML-M2型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4例AML-1/ETO阴性、FAB分型AML-M3、临床诊断为APL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7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15.89%-68.53%)原始细胞和一群SSC较高异质性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强度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HLA-DR、CD19和CD34+CD56+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PL患者(P〈0.001),而CD9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与早幼粒细胞的表达图形相似。17例(100%)M2/ETO+患者的粒细胞均表达CD56,显著高于M3患者(6/34例,17.56%)。结论: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FAB分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T细胞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发展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回顾性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2001年3月~2009年9月64例allo-HSCT植入成功患者,无cGVHD发生21例,43例发生cGVHD,其中轻度cGVHD 15例,中度cGVHD 18例,重度cGVHD 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外周血NK细胞、NK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结合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测定的淋巴细胞数得到NK细胞、NKT细胞的绝对值,分析non-cGVHD组与cGVHD组间及不同分级状态下cGVHD组间的NK细胞及NKT细胞百分比和数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non-cGVHD组相比,cGVHD患者NK细胞百分比和数量明显减低(P<0.05),NKT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cGVHD分级程度的加重,NK细胞百分比和数量逐渐下降,重度cGVHD组与轻度cGVH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o-HSCT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与cGVH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该细胞的检测有助于cGVHD的早期诊断,并为临床评估cGVHD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NKT细胞似不影响cGV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