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在糖尿病肾病(DN)和高血压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糖尿病肾病血压正常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组和普通高血压病组,测定UMA和血BUN、Cr含量。结果 DN和高血压肾病患者UMA含量和阳性率明显增高,且与病程和年龄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436-0.663和0.415-0.832,病程越长,年龄越大,增高越显著(P0.05-P0.001),而与性别无关(P0.05);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UMA含量和阳性率明显增加;DM各组Cr和BUN含量和阳性率也升高,反映DN和高血压肾病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UMACrBUN。结论 UMA检测对DM和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有预测价值,动态监测有助于DN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及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46例PHC患者血清VEGF及AFP含量,分析VEGF、AFP及二者联合检测与PH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水平(pg/ml)PHC组(398.4±153.1)与肝硬化组(178.6±97.5)和健康对照组(166.8±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3%/73.29%)和(80.64%/83.87%),VEGF和AFP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敏感性(91.81%)和准确度(90.40%)。PH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PHC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50、CA72-4)的含量变化,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评价两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间80例健康体检者、78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结肠炎30例,结、直肠息肉48例)、96例大肠癌患者(直肠癌50例,结肠癌46例)的肿瘤标志物含量及影像学变化,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大肠良性病变组.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大肠癌的阳性率达93.75%,特异性为91.25%,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多层螺旋CT对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为91.67%,特异性为98.75%;大肠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大肠癌的阳性率可达100%,特异性91.25%,与健康对照组及大肠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肿瘤标志物、多层螺旋CT对大肠癌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作用下提取茜草中色素的影响因素,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茜草色素的最佳条件;研究茜草色素稳定性条件。方法以超声波的功率、超声的时间、温度、料液比为4因素,进行3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外部条件更改时的稳定性。结果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生辅助功率70 W,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温度40℃,蒸馏水为浸提剂,液固比为50∶1(ml/g)。结论茜草色素对光的稳定性较好;在室温下亦很稳定,温度升高其降解速度加快;对酸稳定性较好,对碱和热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Na+、和Ca2+等离子对色素基本无影响,Fe2+、Cu2+和等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和吸附柱微量离心柱法[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coupled spin column,ACSC]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AFP-L3)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的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5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L3浓度,用ACSC法检测该批标本的AFP-L3/AFP%,比较两种方法对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和ACSC法检测AFP-L3/AFP%对92例原发性肝癌(HCC)的敏感性分别是83.69%和85.86%,对45例慢肝、肝硬化的特异性分别为88.88%和82.22%,ELISA法和ACSC法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5.40%和84.67%,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over operatin characteristic,ROC)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819和0.823。结论: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和ACSC法检测AFP-L3/AFP%在HCC鉴别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是ELISA法操作简便、省时、经济、患者易接受,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前列腺素合成酶是人体内重要的酶系,对其的研究目的旨在为临床医学、病理学提供形态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CA72-4、CA242及HSP60含量变化情况,各项目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健康体检者、39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包括结、直肠炎症及息肉)、48例大肠癌患者(直肠癌25例、结肠癌23例)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48例大肠癌患者中CEA含量增高33例(68?.75%)、CA50含量增高33例(68.75%)、CA19-9含量增高44例(91.67%)、CA724含量增高14例(29.17%)、CA242含量增高34例(70.83%)、HSP60含量增高35例(72.92%),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增高45例(93.75%),大肠癌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EA、CA50、CA19-9、CA724、CA242及HSP60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对大肠癌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与糖链抗原153(CA153)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结核组,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恶性组,以酶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上述患者胸腔积液中ADA、CRP、CEA和CA153浓度。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ADA和CRP的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EA和CA153(P<0.01),而其诊断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腔积液CEA、CA153的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EA和CA153(P<0.01),ADA、CEA、CA153的诊断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RP(P<0.01)。以胸腔积液CEA>10ng/mL及CA153>25U/mL为诊断标准,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8%、86.3%;而以CEA>10ng/mL、CA153>25U/mL及ADA<35U/L和CRP<4.0mg/L联合检测为诊断标准,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3.8%、95.3%。以胸腔积液ADA>35U/L,CRP>4.0mg/L为诊断标准,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8%、88.7%;而以ADA>35U/L,CRP>4.0mg/L及CEA<10ng/mL和CA153<25U/mL联合检测时,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提高到97.2%、92.6%。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ADA、CRP、CEA和CA153可明显提高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