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基于“知识元”探讨五味与归经的内涵。方法以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所栽符合标准的药物的五味与归经为研究对象,建立知识元素材库,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五味和归经频数经Y。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五味的归经频数上,淡、甘入肺频数最高,涩、成、苦、酸、辛入肝频数最高。从归经所入五味的比例分布看,入心经主要是甘、淡,分别为12.9%、14.81%;入肝经主要是成、酸、甘,入脾经主要是酸、辛,入肺经主要是淡、甘,入肾经主要是成、酸,入心包主要是酸,入小肠主要是涩,入胆经主要是苦,入胃经主要是淡,入大肠主要是涩,入膀胱主要是淡、涩,入三焦主要是苦。结论五味各有所主之经,十二经各有所喜之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结合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IPPO技术结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25例胫骨远端骨折.结果:本组获4~16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在术后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法,优20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6%.结论:MIPPO技术结合解剖钢板具有微创、不良反应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Marshall及Warren首次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toriHp)以来,有关凼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从微生物学角度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胃肠病学界的一个主体方向。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胃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从肝论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概况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周福生 《光明中医》2009,24(7):1411-1412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中医很早就有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尤其是从肝论治亚健康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亚健康状态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做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7.
胆汁反流是多种消化系疾病的病因之一,它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反流与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48.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与实验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异常等)的证据[1]。目前仍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已显示出该疾病有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的病理现象。 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就诊者约仅其中的1/4,男女之比约1∶2,患者以20~40岁(平均33岁)的青壮年居多…  相似文献   
49.
本文检测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球、胃粘膜内肥大细胞和组胺的实验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的肥大细胞病理形态改变与正常人有差别,与慢性胃炎患者也有程度上的不同;而且脱粒细胞数量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胃炎患者(P<0.001)。说明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球、胃粘膜内肥大细胞处于高度活化脱粒状态.治疗后溃汤愈合,肥大细胞由脱粒型转变为接近正常人的静止型细胞,脱粒细胞数量下降(P<0.001),部分组胺值高的患者治疗后组胺值下降(P<0.05).提示肥大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可能是球部溃疡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部分球部溃疡患者的发病及愈合过程也可能与局部组胺含量增高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