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比较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与间歇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连续硬膜外组(62例)和间歇硬膜外组(63例)。连续硬膜外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间歇硬膜外组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镇痛。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术后4、8、24、48 h,间歇硬膜外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低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间歇硬膜外组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术后4、8、24、48 h,间歇硬膜外组的白细胞计数(WB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水平低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间歇硬膜外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连续硬膜外组(P<0.05)。结论 相较于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联合间歇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可为患者提供更优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 MVM)质量对于除病毒膜过滤验证的影响。方法利用病毒浓缩试剂盒和Sartobind Q离子交换膜在不同条件下对MVM进行两步纯化。采用滤器Virosart HF和Viresolve? Pro Micro Device, 使用纯化的MVM进行2种抗体的纳米膜过滤除病毒验证。结果在2种抗体的纳米膜过滤除病毒过程中, 加入两步纯化MVM的样品与未加毒的样品相比通量衰减分别仅从9%增至12%和23%, 而加入仅经过病毒浓缩试剂盒纯化的MVM分别从9%增至26%和55%。结论 MVM纯度的提高可改善除病毒过滤验证中的通量衰减。  相似文献   
33.
注射用丹参分子排阻色谱及指纹图谱差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质量差异的分析方法.方法 取临床不良反应有差异的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平行比对试验,分别应用凝胶分子排阻色谱、碳十八反相液相色谱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通过综合差减分析揭示非小分子酚酸类成分信息.结果 注射用丹参的凝胶分子排阻色谱有显著的批间差异,非小分子酚酸类成分批间差异显著,与豚鼠急性毒性反应程度相对应.结论 非小分子酚酸类成分应作为丹参系列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重点.提出谱毒学研究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注射用丹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将临床上有或未发现不良反应的不同批次的注射用丹参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包括热原、溶血与凝聚、无茵检查以及进行豚鼠、小鼠急性毒性、过敏反应实验.结果 热原、溶血与凝聚、无菌等常规检验或加大剂量检验均为阴性结果;豚鼠急性毒性试验和过敏反应实验存在毒性反应批间差异,一些批次注射用丹参在给药后豚鼠马上出现松毛、抓鼻、搔痒、舔足、寒颤等现象.结论 推测假(类)变态反应是引起本次不良反应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豚鼠毒性实验结果与理化质量分析--指纹图谱综合信息的比对分析,建议加强注射用丹参中非酚酸成分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听觉P50感觉门特点.方法 应用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51名正常人进行听觉P50检测.结果 ①难治性抑郁症组S2-P50波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9 μV vs 1.66 μV,P<0.01);②难治性抑郁症组P50抑制明显减弱,S2/S1比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85.74%vs 45.15%,P<0.01);③难治性抑郁症组S1-S2和100(1-S2/S1)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0.77 vs 2.74和14.26 vs 54.85,均P<0.01).④感觉门P50的三种表达式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的感觉门同样也存在异常,表现为抑制不足,能通过听觉P50进行定量检测.S2/S1、S1-S2和100(1-S2/S1)三种表达式的结合有可能是特定的脑电生物学指标;感觉门P50缺陷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状态标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21.4)min,较NC组的(87.8±11.7)min明显前移(P<0.01)。OCD组患者的REM活动度、强度、密度以及第1阶段睡眠均较NC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19.8±54.5)Uvs(80.7±9.2)U(P<0.01)、(27.8±13.4)%vs(17.8±2.3)%(P<0.01)、(147.4±69.2)%vs(95.7±8.1)%(P<0.05)、(19.9±11.4)%vs(9.1±1.9)%(P<0.01);而睡眠潜伏期延迟,睡眠效率降低。结论PSG中的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均增加,可能是强迫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的microRNA及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的microRNA,为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胰腺癌的无创性诊断及吉西他滨的疗效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qPCR方法检测并筛选出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相比于健康人表达差异明显的microRNA,以及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相比于对吉西他滨不耐药的胰腺癌患者表达差异明显的microR-NA.结果 胰腺癌患者相较于健康人存在表达差异的microRNA有28个,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患者相较于不耐药患者存在表达差异的microRNA有28个.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中microRNA表达与正常人群有较显著的差异,胰腺癌患者中对吉西他滨耐药和不耐药者血浆microRNA也存在较显著差异,其有可能作为胰腺癌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8.
汶川地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华西医院收治的地震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死亡病例数据记录,对死亡的年龄分布、创伤病因种类及救治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 截至2008年6月12日共收治2702例伤病员,死亡27例。在地震相关死亡病例中,高龄(≥70岁)、重型颅脑外伤和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导致的死亡最多。≤1d的死亡与现场急救及转运不当相关,≥1d的死亡与基础疾病相关。结论 对70岁以上,尤其是伴发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的伤员,应加强关注。ICU医师参与院前、院内各专科的现场危重伤员筛查与紧急处置工作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9.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症患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手段,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等特点,在国外已广泛采用,国内正逐渐开展。2004年7月~2005年2月,我们对25例ICU患行PT,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卡介苗治疗膀胱癌的免疫机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介苗(BCG)是最早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制剂,尤其在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与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显疗效。但由于其副作用,使得人们不断地探索其治疗膀胱癌的免疫机制;以及从BCG里提取有效成分并利用重组BCG等方法来提高BCG在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副作用。本对有关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