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不同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影像学表现分为三组:肺纹理增多、增粗型组;小点片状或斑片状浸润型组;大片状或节段性实变浸润型组,比较这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收集的165例病例中,大片状或节段性实变浸润型组患儿发热、长热程、高热及单侧右肺受累较其他两组更多见(均0.05);而肺纹理增多、增粗型组的喘息、喘鸣音及双肺病变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均0.05);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RP值、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开始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片状或节段性实变浸润型组以学龄期儿童更常见,单侧右肺受累为主,而其他两组以婴幼儿、学龄前期儿童更多见,双肺受累为主;临床工作中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同的MPP患儿早期做出识别,及早治疗,可以减少难治性M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年该院哮喘门诊44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分为随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所有患儿在治疗开始和治疗3、6、9及12个月进行呼气峰流速测定、哮喘症状及鼻部症状评分.结果 (1)治疗3个月,两组患儿的呼气峰流速值有所升高,哮喘症状及鼻部症状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9、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呼气峰流速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哮喘症状及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少数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维持治疗阶段能明显改善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症状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吸入疗法临床疗效及经济负担的变化,为治疗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02例1~14岁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标准问卷调查。结果: 吸入疗法前后比较发现,哮喘白天症状、夜间症状及呼气峰流速(PEF)值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01)。吸入疗法前后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表现为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哮喘的人均花费下降(P<0.001)。结论: 哮喘儿童吸入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15.
GM—CSF等细胞因子与哮喘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部位EOS,其凋亡减少是发生哮喘的重要原因。有些细胞因子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等对延长EOS生存时间,抑制其凋亡起重要作用,且这些细胞因子由于其受体结构的异同,互有交叉竞争或影响.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局限性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镜下治疗对病变部位复张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肺部影像学证实为局限性肺不张的226例住院病人,分为纤支镜诊治组(18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纤支镜诊治组患儿临床资料及纤支镜检查结果予以分析,并与对照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纤支镜诊治组189例患儿共行222例次纤支镜诊治术,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有支气管粘膜炎性病变,73例病变部位粘液痰栓形成,21例患儿不同程度气管或支气管软化,11例支气管开口异常或管腔狭窄,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3例支气管内新生肉芽形成,2例气管源性支气管,1例气管前壁血管瘤。出院时纤支镜诊治组患儿肺部局限性病变完全复张、部分复张、无明显改善例数分别为146例、27例和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7例、14例、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诊治组平均住院日(12.1±0.2)d,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6.2±0.4)d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诊治组未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不良事件。结论纤支镜术能够明确肺不张病因,促进病变部位复张,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经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31例疑似食物过敏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饮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中皮肤症状117例,呼吸系统表现103例,消化系统表现57例,过敏性紫癜33例,其他21例。315例对1~14种不等的食物产生的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95.17%;14种食物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牛奶、鸡蛋、鳕鱼、大豆、蟹、西红柿、虾、牛肉、大米、小麦、猪肉、鸡肉、玉米、蘑菇。食物不耐受在0~3岁婴幼儿发生率较高,牛奶、鸡蛋在0~3岁小婴儿较多见(P<0.05),鳕鱼、蟹在>3岁儿童较多见(P<0.05);阳性率较高的前8种食物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90例患儿饮食调整治疗有效率89.47%。结论食物不耐受易发生于婴幼儿,不受性别影响,饮食调整是治疗食物不耐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婴幼儿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情转归进行研究,分析感染婴幼儿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医师识别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儿科各病区91例非发酵菌感染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基本临床资料及病情转归,检测非发酵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并采用PCR法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对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近5年中本院儿科住院的患儿中非发酵菌感染者91例,其中新生儿35例(早产儿19例),29日龄~1岁29例,1~3岁27例;男性60例,女性31例;有基础性疾病患儿41例(45.05%),出现脏器功能损害16例(17.58%),自动出院3例(3.29%),死亡1例(1.09%);分离非发酵菌1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株,鲍曼不动杆菌3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株,其他非发酵菌6株;新生儿病区44株(43.13%),小儿重症监护病房33株(32.35%),普通儿科病区25株(24.50%)。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占全部标本的84.31%;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泛耐药(PDR)分离率分别占63.63%和19.0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48%,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是blaPER(28.5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6.36%,所有耐药株均携带blaOXA-51和blaOXA-23基因。结论:有基础性疾病或进行侵袭性诊治的患儿易感染非发酵菌,且多为耐药菌株,治疗困难,病程长,风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儿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103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07株(39.24%),革兰阴性菌630株(60.75%);病原学分类为肺炎克雷伯菌200株(19.29%),大肠埃希菌198株(19.09%),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9株(13.4%),肺炎链球菌123株(11.86%),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7.81%);在病区分布上,新生儿530株(51.11%),普儿病区507株(48.89%)。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对常用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结论我院儿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新生儿病区较普通儿科病区的病原菌耐药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T淋巴细胞根据其表面抗原识别受体(T—cell antigen receptor,TCR)类型的不同分为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TCR是由α、β各一条链或γ、δ各一条链组成的异质二聚体;每条链均由不变区(C)和可变区(V)两个亚单位组成。αβT细胞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绝大多数,约在90%以上,由CD4^ 或CD8^ 单阳性T细胞组成。而γδ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仅占T细胞的0.5%~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