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眼动脉变异起自脑膜中动脉的解剖学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点 ,重点调查异常眼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口径 ,为临床视力障碍提供病因资料。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1 0 0侧成人脑颅眼动脉起始 ,对异常起自脑膜中动脉的眼动脉起始、分支和相关动脉口径进行测量。结果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95侧 (95 % ) ;异常起始 5侧 (5 % ) ,其中单侧起自脑膜中动脉前支 1例 ,双侧分别起自左右脑膜中动脉前支 2例 ,脑膜中动脉平均内径1 .9mm ,眼动脉平均内径 1 .1mm ,与正常的眼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视觉障碍或颅骨颞区外伤、颞区的硬膜外血肿、颞区硬脑膜肿瘤同时伴视力障碍患者 ,眼动脉异常起于脑膜中动脉并受损的原因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磷酸化ERK1/2(p-ERK1/2)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NF-κB p65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MPTP建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小鼠黑质抗酪氨酸羟化酶(TH)、NF-κB p65及p-... 相似文献
83.
①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脊髓神经元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复制实验性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L2~L5节段的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变化。③结果大鼠LIR后,脊髓前角神经元周围出现水肿裂隙,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12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cl-2/Bax的值在24小时最小,而细胞凋亡数量最多,Bcl-2/Bax的值与凋亡数呈负相关。④结论LIR后可导致脊髓前角神经元损伤,并出现细胞凋亡,其发生与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4.
过去认为缩窄性心包炎是由结核引起,目前研究表明,由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强度的增加而引起日益受到重视[1-2],可能原因是放射引起心包炎、心脏心肌炎、心肌纤维化,而其突出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右心衰,体静脉系统回血障碍,左心排量下降,肺静脉回流障碍,手术使肺静脉系统瘀血解除,左心回流量增加,间接增加右心排量,从而减少腔静脉系统瘀积,改善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85.
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其致伤机制及减轻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1982年 Kirino等首次提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现象 (DND)的概念 [1 ] ,DND的发现为脑缺血后使用脑保护剂、减轻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旨在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DND的研究进程及 γ-羟基丁酸的发现1.1 脑缺血后 DND的研究进程 许多学者对 DND可能机制认为有三种假说 :1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由于兴奋性氨基酸(EAAs)过量释放 ,作用于 EAAs受体 ,使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激活或失活 ,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最终使蛋白… 相似文献
86.
87.
88.
脑动脉硬化对视交叉血供影响的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分布及相关动脉的病理变化,为视交叉因缺血所致的视野缺损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102侧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视交叉动脉起源、数量和分布,对其中年龄50~70岁的60侧脑标本的视交叉和相关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视交叉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其中单来源型占48%,双来源型占27.3%,三来源型占7.9%。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管壁有粥样硬化改变者88.3%,其中被硬化斑块阻塞者占5.O%,部分阻塞者占13.3%。小动脉阻塞相应的视交叉组织切片,可见有神经纤维萎缩变性。结论:5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视野缺损,尤其是鼻上象限视野缺损可能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视交叉血供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