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一组74例群体硅烷气体中毒总儿的临床和X线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胸闷,X线主要表现是肺间质改变。经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很快消散,而X线表现吸收较慢。表明肺间质改变主要是化学性资症导致肺间质增厚所致。 相似文献
22.
24.
25.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身体健康的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北省HIV感染率和AIDS患病率较高的襄樊和随州两市作为目标社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84例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个人感觉明显改善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食欲增强(64.3%)、更有活力(56.0%)、睡眠更好(56.0%);患者身体状况的总体感觉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8.572,P=0.001);对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间与健康状况总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负线性相关(r=-0.51,P=0.037),即随着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间的延长,患者健康状况总指标的得分降低。不同服药依从性得分的患者健康状况总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P=0.036)。结论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身体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治疗时间的延长限制了患者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6.
持续性出血是膀胱癌最常见的合并症。笔者自1990年起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十栓塞,治疗膀胱癌合并持续性出血患者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56~76岁。均有持续性肉眼血尿15~30余天不等,分别输血400~2000ml,内科止血治疗无效。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导入7FO型导管,选择性进入两侧髂内动脉造影,再经导管注入肾上腺素5~20μg后,注入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丝裂霉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HIV阳性孕产妇中的婴幼儿感染HIV的状况,探讨减少及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HI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8年随州地区自愿咨询的HIV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幼儿,对2004年后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实施综合干预。结果随州市2002-2008年共发现15例孕产妇为HIV阳性,2例幼儿HIV阳性,经母婴传播感染比例为0.34%(2/591),自然传播率为13.33%(2/15)。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前的母婴传播途径感染比例为0.77%(2/260),其母婴自然传播率为28.6%(2/7);2004年7月实施母婴阻断后未发现经母婴传播的婴幼儿。结论随州市HIV的感染人群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换,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孕妇提供AIDS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对HIV孕产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或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特征及其因素。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网报信息系统中ID卡片及病案资料,对2008-2012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进行流行学调查,用SSP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计报告183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AIDS/HIV)其中AIDS 92例(50.27%)、HIV 91例(49.72%);死亡45例(24.45%);经血液传播43例(23.49%),性传播130例(71.03%),其中男男性传播上升显著。病例报告来源:艾滋病门诊自愿咨询检测(VCT)占53%,其次是因病就诊占27.86%。结论艾滋病在当地流行呈散在性发病,已由卖血为主转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疫情流行呈平稳趋势。加强健康教育及重点人群干预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0.
CT引导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的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对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D。(1)于即时CT图像上选择最佳穿刺径路,测出穿刺深度、角度和穿刺点距离;(2)根据机架激光灯束在体表的投影,标出体表穿刺径路;(3)根据测定的穿刺参数进行穿刺;(4)经CT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正确后,置换入工作套管,进行切吸术;(5)术毕再行CT扫描观察切吸范围,椎间盘还纳情况。结果显效88例,有效64例,无效16例。有效率90.47%。结论CT引导行PLD,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