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痛风是一种日益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尚不能被根治。中医学很早就对痛风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历代医家治疗痛风大多从肝、脾、肾三方面入手,本文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出发,在理论层面探究肝、脾、肾与痛风发生发展的关联,认为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是痛风发展的重要机制,肝失疏泄、筋失濡养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肾虚是痛风迁延难愈的关键。笔者结合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和跟师临床实践,对痛风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痛风患者无症状期邪微正盛,以调肝理脾为要;急性期邪盛正强,以清肝健脾、清热祛湿为要;慢性期邪留正损,以补益肝脾肾为要。总以病邪和正气斗争进退为标杆,从肝、脾、肾三脏生理病理功能及与病邪进展之联系入手,明确痛风各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从疏肝健脾补肾、清热祛湿、活血养血等方面考虑痛风各期的辨证论治。此外,痛风为筋骨之病,病位明确,临床使用引经药往往有不错的疗效。其后附以验案分析,望能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周楠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45-1045
在英国,诺沃克病毒(Norovirus)是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病毒,它可导致严重腹泻和呕吐,易传染。因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病的老年人和婴儿非常危险。据统计,在英国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60万人会感染此病,该病也称冬季呕吐病。Norovirus是根据其在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爆发而首次鉴定并命名为诺沃克病毒。  相似文献   
73.
肿瘤本身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展过程就是正气消耗过程。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特点,正虚导致邪实,而邪实则进一步加剧正虚,形成恶性循环。经过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后的老年肿瘤患者往往损耗过大、正气进一步亏虚,需要及时补益。中医补法广泛用于老年肿瘤放化疗及术后,具有扶正祛邪,全身综合调治的优势,多呈正虚邪实之状,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基础上确定五脏阴阳的气血盛衰,合理使用补法对放化疗及术后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扶正也祛邪,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补法可以减轻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术后的痛苦,延长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期,抑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中医补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手术后的优势,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4.
颈脊髓损伤是颈椎骨折最严重的合并症,颈椎、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不张等因素,可出现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4例ACS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示无冠状动脉狭窄的28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DL-C、SOD、NE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DL-C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01),NEFA水平显著升高(JP0.001);研究组中HDL-C、SOD、NEFA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结论:ACS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肌坏死的进展与HDL-C、SOD、NEFA水平密切相关;HDL-C、SOD、NEFA水平的高低可作为预测心肌进一步损伤的重要指标,对冠心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移植前保存的问题,而临床保存介质对移植前细胞活性的影响直接关乎移植后疗效,目前却缺乏对临床介质保存效果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评价临床常用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4℃与室温(25℃)条件下,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常用保存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人血白蛋白溶液)中保存2,4,6h,观察上述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凋亡,死亡率、多向分化能力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无论在4℃还是室温条件下,细胞在临床常用保存介质中的活性均在短期内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此外,不同保存介质引起细胞死亡而非凋亡,且死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经不同介质保存后,细胞出现DNA损伤,但其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未受明显影响,提示细胞核DNA损伤为细胞活性下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耦合抗β-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抗体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TMCA)的稳定性及其与妊娠绒毛组织冷冻切片的结合特性。方法将制备好的TMCA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兔抗鼠IgG抗体稀释液混匀后,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不同时间点声诺维(SonoVue)微泡和抗β-HCG抗体的结合率。同时用妊娠绒毛组织冷冻切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冷冻切片分别与TMCA、声诺维微泡进行结合反应,比较各组结合率、冲洗前后及抗β-HCG抗体预处理前后的结合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声诺维微泡与FITC标记兔抗鼠IgG抗体的结合率随时间变化越来越高。寻靶实验发现,TMCA与绒毛组织、子宫内膜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0±2.15)%vs.(13.30±2.58)%,P〈0.01];绒毛组织与TMCA、声诺维微泡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0±2.15)%vs.(15.00±3.07)%,P〈0.01]。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前后TMCA与绒毛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0±2.15)%vs.(78.30±4.36)%,P〉0.05]。抗β-HCG抗体预处理前后TMCA与绒毛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2.15)%vs(16.7±2.5)%,P〈0.01)。结论 TMCA与绒毛组织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高效率、高强度、高特异性地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不同类型脑梗死(CI)患者的关系,及Hp-CagA-IgG抗体浓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探讨Hp感染影响CI患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生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CagA-IgG抗体来评价Hp感染对不同类型CI患者的影响;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观察Hp感染与血清CRP的关系。结果 (1)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组Hp-CagA-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的Hp-CagA-IgG抗体阳性率、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P0.05);(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Hp-CagA-IgG抗体浓度与血清CRP浓度呈正相关(r=0.427,P0.001)。结论 CagA阳性菌株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存在相关性,且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血管内皮及介导全身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从而为根除Hp感染预防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感染指标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8-03行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7例骨科疾病,36例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感染组),57例内固定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未感染组),24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关节置换术感染组)。常规检查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比较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关节置换术感染组PCT水平并评价其在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固定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PCT、CRP、NEU水平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固定术后PCT的截断点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45 g/L、0.723。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PCT、CRP、NEU、WBC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用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但需结合截断点值,其诊断效能一般且弱于CRP。PCT无法甄别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感染的类别及严重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1例骨关节尖端赛多孢菌与偶发分枝杆菌并发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和治疗分析,为临床少见菌感染诊治提供思路。方法 将左大腿及左膝外伤后膝关节红肿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关节腔积液进行涂片染色、培养及质谱鉴定,根据病原学鉴定结果给予用药指导。结果 患者关节腔引流液外观为脓性乳糜状,涂片抗酸染色见大量白细胞和抗酸阳性呈柴捆状排列菌体;革兰染色见大量白细胞及真菌菌丝;荧光染色见团状菌丝。培养72h后血平板见丝状真菌菌落及细小、干燥的细菌样菌落,质谱仪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和尖端赛多孢菌混合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治疗14天,患者左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左下肢肌力正常出院。出院医嘱改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伏立康唑口服,因患者经济原因自行停服伏立康唑后复发再次入院,行关节积液培养再次分离出尖端赛多孢菌。临床清创并继续给予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口服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伏立康唑,期间肝功能检测有轻度损害,治疗方案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伏立康唑直至出院,持续治疗6月后患者左膝关节肿胀消失,可自行站立行走,复查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逐渐停用所有药物。该患者停药后再无复发。结论 骨关节少见菌混合感染应重视实验室涂片检查和病原体鉴定,临床应该结合鉴定结果规范及足疗程治疗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