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髓过氧化物酶(MOP)检测对脓毒症心肌损伤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84例脓毒症患者按诊断分为3组,分别为脓毒症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2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6例,另选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正常组).4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清BNP和cTnI水平、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O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值.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患者LAD、LVEDD均较正常组增加,HbA1c、MOP、BNP、cTnI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增加,LVEF及F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心脏功能受损也越严重.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HbA1c、MO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BNP及cTnI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LVEF、FS与APACHEⅡ评分、BNP及cTnI水平呈负相关,LVEDD、LAD、HbA1c、MOP呈正相关性.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MPO、HbA1C检测可以更好的预测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风险,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3.
脓毒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肌损害导致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关于脓毒血症造成的心肌损害的机制尚未完成阐明,从分子细胞水平来看,钙离子失衡相关蛋白(FKBP12.6、RyR2蛋白)、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1β1、HMG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p53基因等)、氧化应激等参与了心肌损害的发病过程.心肌标志物在脓毒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起着一定作用,不同的心肌标志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BNP、cTnI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心肌损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MPO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早于心肌损伤,能够早期预测心肌损伤;VCAM-1、CD14、PCT、Prx4的预测价值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临床上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4.
25.
呼气末正压( 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4月- 2011年10月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发Ⅱ型呼吸衰竭,且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解痉、平喘、机械通气治疗,一组未应用PEEP,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PEEP(4 ~ 10 cmH20)为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应用机械通气24小时后的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结果:80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仅有75例进入研究分析.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后因病情危重有3例死亡,应用机械通气未满24小时.对照组应用机械通气后因病情危重有2例死亡,应用机械通气未满24小时2例死亡.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尿量、尿素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对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有5例发生肾功能衰竭,对照组有2例发生肾功能衰竭,其中尿量,尿素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在两组对比时发现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伴发Ⅱ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PEEP的应用可影响患者的肾功能,使患者的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6.
艾附暖宫丸源出《仙斋直指》,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著名方药,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此药治疗脾肾两虚型、肾阳虚型慢性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颅颈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TIA患者72例为TIA组,均在发病1周内行颅脑DWI和颅颈部MRA检查;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名为正常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TIA组与正常组在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数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2.316,P<0.01)。TIA组颅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增多。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比例增高。TIA患者DWI上均未见新鲜缺血灶,6例病情进展患者DWI上出现高信号,诊断为脑梗死。结论:颅脑DWI是鉴别TIA及脑梗死的简单有效检查手段,而MRA可明确颅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 DWI联合MRA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作用。方法:对8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其入院第1天、第8天的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按预后把患者分成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白细胞的差别。结果:治疗8天后,存活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比刚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但是死亡组和入院时的结果没有差异(P>0.05),死亡组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都明显比存活组高(P<0.01)。结论: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评价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临床的表现很不典型的老年C-反应蛋白患者,同时动态监测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