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转运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及不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转运前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风险及利益,在转运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护及观察,到达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及记录,包括医师之间和护士之间的交接。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安全的护理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企业中含放射源设备应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企业中 ,含放射源设备以其精确度高、安装简便、易于操作和实现自动化控制等特点、普遍被人们所接收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但又因其使用数量大 ,应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工作场所和条件复杂等特点 ,易发生源丢失和人员受放射源误照事故 ,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1〕。为掌握工业企业中含放射源设备的应用状况 ,防止放射性事故的发生。我们对南京市工业企业中 2 5 1台含放射源设备的应用和安全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如下 :1 应用概况目前南京市工业企业中使用含放射源设备的单位 73家 ,含放射源设备 2 5 1台 (…  相似文献   
13.
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的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制。方法:利用MTT试验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后的转运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Papp皆<1.0×10-6cm·s-1,吸收转运Papp与难吸收药物阿替洛尔接近,其口服在体内的吸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葛根素>川芎嗪>黄芪甲苷。皂苷与黄酮配伍后,黄芪甲苷吸收转运Papp明显提高,促进吸收方向转运;黄酮、皂苷和生物碱的相互配伍对黄芪甲苷的外排作用明显,对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吸收转运影响不明显。各有效部位代表成分的双向转运程度差异较大,Papp(B→A)明显大于Papp(A→B),提示这3个有效部位代表成分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从BL侧到AP侧的外流转运较占优势。结论:黄芪甲苷、川芎嗪和葛根素可能为吸收不良的化合物,在其转运途径中可能受到了小肠顶侧膜的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2号染色体三体(+22)在诊断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红、绿荧光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的基因探针CBFβ对18例存在+22克隆异常的AML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AML患者。结果18例存在+22的AML患者中,CC分析未发现inv(16)阳性,而FISH检测发现11例inv(16)阳性、1例del(16)(q22)。这11例阳性患者中,9例CC分析为单纯+22异常,1例伴有+8,1例患者为del(16)(q22),而FISH检测为inv(16)。M—FISH检测4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患者,除+22外,未发现其他异常。结论+22是预测inv(16)AML的重要标志,具有潜在的诊断inv(16)AML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配伍对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较佳组合。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鉴定,并建立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模型。MTT法确定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及尼莫地平的非细胞毒性剂量范围,以L9(34)正交表设计安排成分配伍给药。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及正交配伍1~9组。采用比色法、WST-1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药物正交配伍组合均可显著改善缺氧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显著减弱LDH活力,增强SOD的活性以及降低MDA的水平,显著抑制细胞TNF-α的释放,降低IL-1β和IL-6的水平,明显减少了细胞的凋亡。丹参-川芎有效成分对LDH活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丹参素川芎嗪原儿茶醛阿魏酸,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对SOD活性的影响主次因素依次为阿魏酸川芎嗪丹参素原儿茶醛,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40μg/m L)。对MDA水平的影响主次因素依次为丹参素原儿茶醛阿魏酸川芎嗪,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60μg/m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对TNF-α水平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川芎嗪原儿茶醛丹参素阿魏酸,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60μg/m L)、川芎嗪(40μg/m L)、阿魏酸(10μg/m L)。影响IL-1β水平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川芎嗪阿魏酸丹参素原儿茶醛,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30μg/m L)、原儿茶醛(3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影响IL-6水平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丹参素,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10μg/m L)。影响细胞早期凋亡率主次因素为阿魏酸原儿茶醛川芎嗪丹参素,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30μg/m L)、川芎嗪(20μg/m L)、阿魏酸(40μg/m L)。结论丹参-川芎有效成分配伍对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损伤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可参考实验结果为临床不同病程需要更改组方配比,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失眠人群脑内5-羟色胺(5-HT)活动情况及脑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技术检测失眠人群脑内5-HT相对功率及其脑功能状态指数的情况.结果 脑内5-HT相对功率实测值(234.0±31.6)低于正常参考值(296.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功能状态指数中的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实测值(分别为0.72±0.06、3.12±0.49)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48±0.05、1.55±1.00)(P<0.05),而血管舒缩指数实测值(0.56±0.28)与正常参考值(0.55±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眠人群脑内5-HT活动降低,脑功能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但可能与脑血管方面的病变无关,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有望为失眠人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38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起源部位。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7.4%,随访(15.9±14.8)个月,无1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技术在检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inv(16)中的价值。方法 用荧光素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的基因探针CBFβ对42例M4患者进行间期D-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R显带核型分析的42例M4患者均未发现inv(16),而D-FISH检测发现10例(23.8 %)inv(16),阳性率为30.1 % ~ 98.0 %,平均阳性率82.1 %。5例M4Eo患者均伴有inv(16)。10例阳性患者中7例核型正常,2例伴+22,1例伴+8。结论 inv(16)在M4中阳性率为23.8 %,与M4Eo密切相关;用CBFβ双色探针进行D-FISH为检测inv(16)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是细胞遗传学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麻醉风险较大。我院近2 a年来对此类患者围麻醉期采用美国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EMpremier3000分析仪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血球压积等,在其指导下采取以脑保护为重点、维持和纠正内环境平衡为特点的综合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近2 a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急诊住院拟行开颅术患者118例。男78例,女34例;年龄18~78岁,平均38.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颅脑外伤(车祸、高处坠落致伤、击打伤)38例。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为颅脑损伤。其中基底核…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186例 ,进行丙泊酚间断给药和微泵持续输注的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86例需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 ,男110例 ,女 76例 ,年龄 17~ 6 2岁 ,ASAⅠ~Ⅱ级。按给药方法不同 ,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 (Ⅰ组 ) 10 0例和微泵持续输入组 (Ⅱ组 ) 86例。方法 两组病人均术前 30分钟肌注地西泮 10mg、阿托品 0 5mg。所有病人用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3~ 4μg/kg、丙泊酚 1~ 2mg/kg、维库溴铵 0 1~ 0 15mg/kg静脉诱导 ,经口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