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0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22.
复方半枝莲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复方半枝莲 (SBC)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血清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 ,分别在第 14周和第 2 4周观察 SBC对 DEN诱发的肝癌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 14周时大鼠肝脏异型性增生灶明显较模型组少 ,2 4周时形成的肝癌结节小而少 ,模型组、中药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 75 .0 %、5 0 .0 % ;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肝组织谷胱甘肽 - S-转移酶胎盘型阳性灶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 ;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谷胱甘肽 - S-转移酶含量以及血清 λ-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中药组大鼠肝细胞 G0 - G1 期比例下降 ,G2 - M期比例升高。结论 :SBC能抑制癌前病变 ,延缓肝癌的形成 ,降低肝癌发病率 ,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阻滞 G2 - M期细胞进展 ,从而抑制DEN引起的肝细胞的去分化和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江苏省宜兴市地区胃癌病例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防治胃癌提供依据.方法:宜兴市人民医院1999-2006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手术患者1022例,分析逐年收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变化趋势,按手术时间先后分成两组:1999-2002组(A组)和2003-2006组(B组).比较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均以胃体、贲门和胃窦处为常见.与A组相比,B组胃癌发生于胃体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X2=21.59,P<0.05),而发生于胃角的比例升高(X2=33.16,P<0.05).两组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都以低分化及中分化为主,B组低分化比例较A组明显下降(X2=46.11,P<0.05),而中分化胃癌比例明显升高(X2=37.68,P<0.05).两组病例的肿瘤直径和pTNM分期构成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宜兴市胃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肿瘤细胞的分化呈逐步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Gamma 3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高龄(年龄大于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Gamma 3钉内固定(Gamma 3钉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肌酸激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Gamma 3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术后1周、6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 3钉较DHS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两种内固定术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已经成为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首选方法[1-3]。腰椎椎间盘突出类型多样化,术前须精确定位突出椎间盘的“靶点”位置,确定进针点、深度和角度等相关参数,以便术中可按照术前设计快速准确地穿刺和置入工作通道,这是靶向穿刺技术的核心,也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创伤并发症的基础[4]。常规手术通道的建立,需要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病理类型并结合临床实践确定,且术中需要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存在学习曲线陡峭、辐射量大、手术风险高等问题[5-6]。混合现实(M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其将虚拟现实(VR)技术与增强现实(AR)技术相结合,操作者可从MR技术呈现的全息影像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实现虚拟和真实的交互[7-8]。目前,MR技术在复杂的脑外科手术、髋关节手术中已有应用,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9-11],但尚无其应用于PELD的报道。本研究组在MR技术引导下,对1例LDH患者行PELD,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周建伟,张凡1临床资料全部研究对象均系参照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确诊[1],且经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康复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  相似文献   
28.
膝关节的任务繁重,营养又相对较差,所以在人体所有的关节中,膝关节劳损和运动伤发病率都排在首位。那么,如何保护膝关节呢?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感染类型和影响因素,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接受手术及化疗治疗的54例乳腺癌患者,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留取尿液、脓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及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4例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63例次,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30例次占47.62%,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22例次占34.92%;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46.03%,革兰阳性菌14株占22.22%,真菌20株占31.75%;白细胞计数降低、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创操作、住院时间较长及医院环境因素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程度越重,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越大。结论为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根据分离培养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同时密切观察化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6)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诺和锐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n=28)给予糖尿病饮食,避免输入含糖液体治疗。比较2组血糖变化及临床情况,包括胸痛缓解时间、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血糖平稳下降,胸痛缓解时间缩短,溶栓再通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能提高AMI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