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8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所致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该分子机制的阻断作用。方法通过CSE刺激人肺A549细胞,构建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细胞模型,给予HO-1诱导剂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及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IX)干预,观察HO-1、双功能氧化酶1(Duox1)、黏蛋白5AC(MUC5A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磷酸化EGFR(p-EGFR)的表达。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CSE刺激组、Hemin干预组和ZnPPIX干预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Hemin及ZnPPIX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HO-1、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R、EGFR、Duox1及HO-1的蛋白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结果 CSE刺激组MUC5AC的mRNA积分吸光度值、培养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MUC5AC蛋白水平分别为(0.660±0.044)、(62.80±6.85)μg/mg及(157.00±3.26)μg/mg,EGFR mRNA和蛋白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0.596±0.061)和(0.620±0.05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EGFR蛋白水平亦明显升高,且HO-1及Duox1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增高(P0.05)。给予Hemin预处理后,与CSE刺激组相比,HO-1mRNA及蛋白明显增多,p-EGFR蛋白水平、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给予ZnPPIX预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HO-1m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而p-EGFR蛋白水平、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HO-1可通过下调Duox1的表达,阻断香烟烟雾诱导的EGFR活化上游的配体依赖信号途径,减少EGFR活化,从而抑制黏蛋白MUC5AC的合成及分泌,此结果为研究香烟烟雾诱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信号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2.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iposomal paclitaxel plus cisplatin,L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GP)一线治疗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随机入组55例患者(LP组和GP组分别为29例和26例),分别采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联合顺铂(75 mg/m2)和注射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进行治疗,21 d为1个周期。结果:对于肺癌原发灶,LP和GP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7.9%和30.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1%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区域转移的淋巴结,LP和G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4.8%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LP组疾病控制率(93.1%)高于GP组(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LP和GP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6.2%(25/29)和57.7%(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LP组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P组(P<0.05),而贫血、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LP方案可能更能使患者获益,不良反应更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索常规抗病毒治疗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患者HAMD指数影响。方法选取本溪市传染病院患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3个疗程,对HAMD指数及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2例患者HAMD抑郁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抑郁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达75%。结论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能够改善HAMD指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s)在苦味类中药组份治疗慢性气道炎症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三组(n=8),即空白对照组、PM2.5组(雾化吸入PM2.5悬液复制大鼠慢性气道炎症模型)和PM2.5+柠檬苦素组(陈皮提取物干预),分别以ELISA、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炎症因子及TAS2R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M2.5刺激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柠檬苦素干预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PM2.5组降低,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结论:苦味类中药组份吸入治疗可遏制慢性炎性气道的炎症因子产生及释放,并刺激肺部TAS2Rs的表达增加,故认为苦味类中药组份激活气道TAS2Rs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5.
目的:通过患者肺经和肺经经穴红外温度的比较研究,论证穴位反映病证的科学性。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正常组和疾病组的经脉线测温与经穴点测温,分别进行红外温度的组间和组内点线测温的配对检验。结果:(1)线温度比较:疾病组双侧均高于正常组,疾病组双侧中府至云门、云门至天府,左侧尺泽至太渊温度与正常组比较,P0.05。(2)点温度比较:疾病组双侧除右侧少商外均高于正常组,疾病组双侧中府、云门、列缺,左侧太渊、鱼际温度与正常组比较,P0.05。(3)点线温度比较:疾病组左侧太渊、鱼际、尺泽至太渊温度较正常组升高,P0.05,右侧太渊、鱼际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原穴太渊、荥穴鱼际呈高温改变且具有特异性,体现了针灸特定穴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天然内生多肽Elafin对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5AC)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培养气道上皮细胞,选择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以及脂多糖(LPS)作为刺激因素,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以及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气道上皮细胞MUC5AC的胞内蛋白以及胞外蛋白分泌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纯LPS刺激组细胞内的MUC5AC蛋白的分泌水平为(0.785±0.005)μg/ml,单纯CSE刺激组细胞内的MUC5AC蛋白的分泌水平为(0.803±0.005)μg/m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均P0.01)。在LPS刺激前予Elafin预处理组细胞内的MUC5AC蛋白的分泌水平为(0.363±0.003)μg/ml,显著低于单纯LPS刺激组(P0.01)。在CSE刺激前予Elafin预处理组细胞内的MUC5AC蛋白的分泌水平为(0.406±0.006)μg/ml,显著低于单纯CSE刺激组(P0.01)。单纯予Elafin处理组细胞内的MUC5AC蛋白的分泌水平先后为(0.176±0.002)μg/ml及(0.193±0.004)μg/ml(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Elafin可以通过阻断气道黏蛋白的生成及分泌,从而达到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7.
甲状腺素对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349,给予甲状腺素刺激,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法(KT-PCR)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中黏蛋白(MUC)5AC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UC5AC蛋白含量;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MUC5AC启动子不同长度片段的嵌合质粒,转染A549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的比活性.结果 甲状腺素能够显著抑制MUC5A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t=5.35,P<0.05),并能使含有启动子序列-1330/+48bp、-1250/+48bp的嵌合质粒表达荧光素酶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t=3.08,P<0.05和t=5.00,P<0.05),但不能减少含有-1200/+48 bp和-1020/+48 bp的嵌合质粒荧光素酶表达(分别为t=0.82,P>0.05和t=0.40,P>0.05).结论 甲状腺素能够抑制MUC5AC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MUC5AC基因5'上游-1.25/-1.20 kb区域存在参与甲状腺素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4A(autophagy related 4A,ATG4A)及自噬相关基因16L1(autophagy related 16 like 1,ATG16L1)的多态性位点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18例肺结核患者及248例健康对照者ATG4A基因rs807185位点及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的基因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2个位点与肺结核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2组人群中rs807185位点的A等位基因、AT基因型及显性模型AA+AT vs. TT的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女性中差异更突出。而rs2241880位点的各指标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明显(P >0.05)。结论:ATG4A基因rs807185位点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肺结核易感性呈负相关,而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多态性则与该地区人群肺结核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9.
脂多糖对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其抑制因子(IκBα)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A组)、LPS刺激组(B组)和LPM+LPS组(C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0、15、60、120min,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核、浆中IκBα含量。结果:A组中各时相点NF-κB活性无明显变化;同一时相点细胞核、浆之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细胞核之间、细胞浆之间IκBα含量无明显变化。B组LPS刺激后,NF-κB活性较0点时明显增强;细胞核、浆中各时相点IκBα较未刺激时显著降低;细胞核、浆中呈现一致性变化。C组NF-κB活性于60min时点后,较B组同时相点明显受抑制;胞浆中IκBα于60min时较B组明显减少,而核中IκBα于60min后较B组明显增加。结论:NF-κB活性与核中IκBα含量呈负相关;IκBα在中性粒细胞存在核浆穿梭,通过抑制IκBα核浆穿梭,可显著降低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140.
粘液高分泌是慢性支气管炎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 ,粘液腺和上皮杯状细胞合成分泌的粘蛋白决定了粘液的粘弹性。广泛应用于哮喘防治 ,我们探讨了选择性半胱氨酸白三烯 1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 ,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粘蛋白高分泌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体重 2 0 0~ 2 5 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7只 :(1)正常对照组 (C组 ) :不做任何干预 ;(2 )慢性支气管炎组 (B组 ) :气管内注入 0 1%脂多糖 0 2ml,饲养 3周[1] ;(3)孟鲁司特组 (M组 ) :注入脂多糖第 8d起 ,孟鲁司特 2mg·kg-1·d-1灌胃 ,连续 14d ;(4)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