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576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824篇
预防医学   46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02篇
  14篇
中国医学   434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中药拉曼光谱数据结合多种算法建立苦味中药药性分类辨识模型,对苦味中药药性进行辨识研究。方法:利用SEED 3000拉曼光谱仪测定110种苦味中药和132种非苦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对拉曼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多层感知机(MLP)、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多种分类算法建立苦味辨识模型;同时采用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值评价模型优劣。结果:各分类器对中药苦味的辨识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而1D-CNN模型(准确率97.26%,精确度97.42%,召回率97.26%,F1值97.27%)表现最佳。结论:中药拉曼谱图数据信息与苦味药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苦味药性的整体表征精准数据,结合1D-CNN模型展现出最佳的苦味辨识效果,有利于解决药性缺乏精准数据的瓶颈问题,丰富五味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研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利用3D Slicer软件分析局限性肾癌供血动脉进入肿瘤的位置、数目与分布规律,为肾部分切除术中精准缝合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术前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3D Slicer软件,从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对肿瘤-血管的相对位置进行重建,分析各平面中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及分布特点。结果 共收集112例(男59例、女53例)肾癌患者相关资料,肿瘤均为单发,RENAL评分为4~10分,肿瘤分期T1a 58例、T1b 48例、T2a 6例。其中38例(33.93%)有1条肿瘤供血动脉、53例(47.32%)有2条肿瘤供血动脉、21例(18.75%)有3条肿瘤供血动脉。这207条肿瘤供血动脉中有22条(10.63%)经肿瘤-肾脏接触面(肿瘤床)浅部进入肿瘤,有185条(89.37%)经肿瘤床深部进入肿瘤。结论 在局限性肾癌中,近90%的供血动脉由肿瘤床深部进入肿瘤,为肾部分切除术中精准肿瘤切除及创面缝合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磁场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磁场具有良好的成骨效应,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促进种植体骨整合、促进骨折愈合和提高牵张成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为更好地将磁场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场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磁场调控骨代谢的分子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磁场对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成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降低骨细胞的凋亡率,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则尚无定论。在分子层面,骨组织细胞感应并响应磁刺激,磁信号经位移电流、洛伦磁力和自由基对效应等机制转变为生物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激活下游P2嘌呤能受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和Notch通路等信号网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磁场成骨效应的因素——磁场参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然而,磁场成骨效应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继续深入研究磁场的作用机制可为骨组织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提供有效策略。另外,聚焦磁场的作用靶点,将磁场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ICU护士护理的临床决策意识情况,为提高ICU护士临床决策意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于2021年4—6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3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科室、学历、医院等级、工作年限等)及中文...  相似文献   
996.
我国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须与国际接轨,才能扩大科技信息的社会化交流。为促进规范化的完善,我们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及其引用最多、代表性最强的国内外12种药学期刊,就国内现行的编排规范使用情况与国外期刊作了比较。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7.
妍子 《东方养生》2009,(8):106-111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在巴黎时装周上的这场秀没有诡异离奇的意思,几乎不怎么像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风格了。设计师Dai Fujiwara在本季想要传达的主题为"猎色"!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亚马逊旅行。包裹着身体的暗绿色垂褶裙、透明的蓝色罩衣、紫色的滚边褶皱夹克——颜色与材质是本季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998.
暖宫贴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暖宫贴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术后产妇220例,其中108例采用暖宫贴作为观察组,余1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腹部疼痛、伤口愈合、腹部舒适度、子宫复旧和恶露变化以及形体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腹部疼痛、腹部伤口I期愈合分别为35.2%、98.1%,而对照组为60.7%、85.7%,P〈0.01;观察组腹部舒适满意度86%,对照组腹部不适满意度80.3%,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子宫复旧比对照组显效明显;观察组7天恶露变淡者88.9%,对照组64.3%,P〈0.05;观察组恶露少于月经量者64.8%,对照组为11.6%,P〈0.01;观察组术后6月形体恢复者78.9%,对照组54.5%,P〈0.05;结论暖宫贴能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子宫复旧、形体恢复、恶露排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系统及相关因子在小鼠黄褐斑模型皮肤中的变化。方法:将2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黄体酮注射方法造模,对照组肌肉注射同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采用q PCR相对定量检测小鼠皮肤的Nrf2和Keap1基因表达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皮肤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的Keap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强(P<0.01),Nrf2 mRNA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氧化应激在黄褐斑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损伤Nrf2-Keap1系统与黄褐斑的发病关系密切,可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纳米微针处理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方法募集16例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25 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另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5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处理后4、8、24、48、72 h分别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红斑量。结果经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两侧面颊部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红斑量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在处理后即刻、4、8、24 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TEWL数值显著低于传统微针侧;在处理后8 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红斑量数值显著低于普通微针侧。不同针长的纳米微针在处理后4~8 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而传统微针侧,皮肤处理后48~72 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才能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与相同针长的传统微针治疗相比,纳米微针处理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