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丙戊酸单药治疗间的关系。方法选择epileDsv、valproate、homocysteine和epilep。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等数据库,获得丙戊酸单药治疗与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间关系的相关英文文献,均为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的病例.对照临床研究。通过Newcastle—Ottawa量表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Stata12.0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8篇,包括266例行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痼患者和4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所有纳入文献质量评分均〉6分。Meta分析显示,丙戊酸单药治疗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620,95%CI:0.320-0.920;P=0.000];经异质性检验存在显著异质性(I^2=65.600%,P=0.005),根据不同地区和受试者年龄差异行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亚组癫痫患者异质性风险(I^2=47.400%,P=0.107)较整体(I^2=65.600%,P=0.005)降低。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之稳定性,当任何一项研究被剔除后,相应的SMD值均不发生变化,表明分析结果稳定性良好。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可显著增加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后者是否受种族因素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抗癫痫药物所致重型药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过敏的临床特征,查找导致重症药疹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0年3月~2005年5月接诊的抗癫痫药物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5例癫痫患者中,出现抗癫痫药物药疹42例(4.64%),其中轻型药疹35例,重型药疹7例。过敏发生率卡马西平(CBZ)为15.52%,丙戊酸钠(VPA)为0.36%,拉莫三嗪(LMT)为11、32%。药疹的潜伏期以5d和14d多见。轻型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药疹和多形红斑型药疹,重型药疹的发生均因发生药疹后未及时停药,药疹由轻型进展为重型,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或麻疹样药疹。发生药疹患者经停药、对症处理及更换抗癫痫药物均可治愈。结论 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药疹的发生率较高,丙戊酸钠较低。药疹出现后应立刻停用可疑致敏的抗癫痫药,及时换药,避免癫痫发作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考察转运体基因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A2(SLCO1A2)、SLCO2B1及SLCO1B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丙戊酸抗癫痫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单用丙戊酸的癫痫患者,根据随访期内的发作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控制组和未有效控制组。用MassARRAY平台对患者SLCO1A2 rs4149000、SLCO2B1 rs2306168、SLCO2B1 rs12422149及SLCO1B1 rs4149056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丙戊酸抗癫痫疗效的关系。结果SLCO1A2 rs4149000 CC/CT+TT基因型在有效控制组和未有效控制组的分布分别为102/26和48/4;在共显性模型下,SLCO2B1 rs12422149 GG/GA/AA基因型在有效控制组和未有效控制组的分布分别为61/50/17和33/19/0;同时,SLCO1B1 rs4149056 TT/TC/CC基因型在有效控制组和未有效控制组的分布分别为92/32/4和48/4/0,以上基因型在有效控制组和未有效控制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rs12422149和rs4149056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s12422149 GG型(OR=2.295,P<0.05)及rs4149056 TT型(OR=5.201,P<0.05)患者丙戊酸疗效较差,2个位点共同解释59.6%的丙戊酸耐药的个体差异。结论SLCO2B1 rs12422149野生型(GG型)和SLCO1B1 rs4149056野生型(TT型)更容易发生丙戊酸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