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72例)和溶栓后他汀治疗组(1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的血浆MMP-9水平。第7 d和第90 d时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并比较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及早期治疗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血压、既往史、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TOAST分型及OCSP卒中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溶栓前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比较,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6 h、12 h、24 h及72 h的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t=2.64,t=-9.85,t=-8.88,t=-5.62;均P0.01)。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第7 d及第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均P0.05)。结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MMP-9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增加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比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13例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35例接受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再灌注率、预后良好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卒中相关肺炎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疗效、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成功再灌注率(92.3%VS.85.7%)、完全再灌注率(76.9%VS.65.7%)、预后良好率(mRS 0~2分)(61.5%VS.51.4%)、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4%VS.17.1%)、脑疝形成率(7.7%VS.11.4%)、卒中相关肺炎率(69.2%VS.65.7%)、死亡率(30.8%VS.34.3%)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较于直接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能明显减少取栓次数[单纯血管内治疗:2(1,3);桥接治疗:1.5(1,2),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桥接治疗在再通率及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但可以显著减少取栓次数,从而降低潜在颅内出血等风险并减少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VHL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后颅窝的VHL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VHL病的诊断靠病史及影像检查。结论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急性期积极降压与指南推荐的标准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36例连续入院、发病6 h内CT证实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予早期积极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2010年指南推荐的标准降压(目标收缩压180 mm Hg),两组患者均在降压72 h行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并随访90 d。比较两组72 h血肿周围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 acetyl aspartate/creatine,NAA/Cr)较对侧镜像区的下降比例及乳酸波峰值、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90 d死亡/残疾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31例患者得到可分析的谱线,积极降压组14例,标准降压组17例。72 h后积极降压组血肿侧较对侧镜像区NAA/Cr下降比例为(13.3%±4.2%),标准降压组为(11.9%±2.8%),两组下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08);两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90 d死亡/残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积极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预后无明显影响。由于样本量较小,结果的稳健性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5.
<正>患者女性,78岁,因纳差、头晕伴走路不稳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纳差,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偶感上腹部饱胀不适,同时伴头晕伴走路不稳,有视物旋转和四肢乏力。无意识障碍、口齿不清及视物成双。头颅CT示两侧基底核区腔隙性脑梗死,在外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经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等治疗1w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12年10月29日至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时有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入院时YKL-40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和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YKL-40对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77例AIS患者, 血清YKL-40中位数为127.16 μg/L, 104例(27.6%)发生SAP, 126例(33.4%)在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混杂因素后, YKL-40是SAP[优势比(odds ratio,OR)1.005,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3~1.008;P=0.001]...  相似文献   
87.
88.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入侵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引起的炎性或非炎性改变.相关资料显示,约有100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主要为虫媒病毒脑炎和肠道病毒脑炎,发病率为(3.5~7.4)/10万,粗略统计每年有(15 ~30)万例病毒性脑炎患者[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是全球散发性脑炎最常见的原因,年发病率为1/50万~1/25万,其中90%为l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所致,常见于成年人,而2型HSV感染主要见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者[1].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在发达国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40% ~60%,而在发展中国家几乎高达100%[3].如不及时治疗,HSE可能导致血管炎以及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4].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I组)及白细胞异常组(Ⅱ组),并于入院后24~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死。入院时、治疗后14 d以NI 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随访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入院及治疗14 d时,Ⅱ组NI HSS评分明显高于I组(P<0.05~0.01),B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0.01);治疗后14 dⅠ组NI HSS评分降低趋势明显优于Ⅱ组,治疗后90 dⅠ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