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与BEAM、CT改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认知障碍 (CD)是血管性痴呆 (VD)的早期阶段 ,其临床表现隐匿 ,如及早接受治疗 ,可延缓病情进展。本研究收集 1996 - 0 8~ 1998- 12医院住院的ACVD患者 ,了解ACVD患者早期认知障碍与脑电地形图 (BEAM )、CT改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7d以内ACVD住院患者 ,经CT或MRI证实 ,发病前无明显认知及心理异常 ,排除受教育年限 1年以下及发病后有明显失语、意识障碍而不能配合量表检查者。共 84例 ,男性 5 8例 ,女性2 6例 ,平均年龄 (6 7 8± 8 6 )岁。…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 h内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和24 h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生活状态和功能转归进行评价.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3例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1例死亡.术后90 d时,22例功能转归良好(BI≥90分),11例较好(50分≤BI<90分),4例较差(BI<50分);术后6个月时,24例功能转归良好,9例较好,4例较差.术后14 d时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水平(12.68±7.43对15.38±4.32,P<0.01).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12例行rtPA静脉溶栓.观察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lkin scale,mRS)评分评价2组转归.结果 动脉溶栓组完全再通18例(58.1%),部分再通7例(22.6%),血管再通率为80.6%,并发有症状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尿激酶动脉溶栓组与rtPA静脉溶栓组90 d时转归良好率(74.2%对66.7%,x2=0.24,P=0.622)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68%对8.33%,x2=0.19,P=0.892)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治疗时间窗内尿激酶动脉溶栓能显著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转归,近期疗效和远期转归均与rtPA静脉溶栓相当.  相似文献   
34.
<正>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GPA),首先由Churg和Strauss于1951年报道,是一种以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故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本病为罕见病,临床表现多样,在没有出现器质性损伤之前,多仅表现为单纯性哮喘症状,因而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病的AGPA如下。1病例男,30岁。因"突发反应迟钝、思睡2d"于2012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SV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SVD患者69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将SVD患者依据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I,28例)组与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VCIND,41例)组。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NCI组和VCIND组的Hcy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VCIND组较NCI组更高(P<0.05)。Spearson相关分析示,SVD患者Hcy水平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抽象力亚项评分呈负显著相关性(r=-0.484,P=0.000;r=-0.370,P=0.002;r=-0.392,P=0.001;r=-0.289,P=0.016)。结论 Hcy水平升高是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浓度的高低与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相关,早期检测Hcy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脑出血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人类患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急性期除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外,尚可出现多器官的功能损伤,其功能衰竭亦是造成或促使患者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为更好地提高救治成功率,我们对254例老年人脑出血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54例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及各代谢物浓度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超急性脑梗死与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等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①超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②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超急性期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区代谢物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多体素~1H-MRS可以直接、准确、全面地检测脑梗死病灶侧及对侧镜像脑组织的代谢变化信息,不仅利于脑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亦可对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中视频眼震电图(VNG)的应用及构建发病风险模型。 方法选取BPPV患者64例,均给与VNG及裸眼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VNG检出率。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组(n=52例)和继发性组(n=12例),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家族疾病史、既往疾病史,进行相关听力学、头部、椎动脉和颈椎影像学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BPPV发病风险模型。 结果后半规管型、前半规管型、水平半规管型BPPV的VNG检出率均高于裸眼检出率(P<0.05)。继发性组过度疲劳、合并中耳疾病、全身疾病、脑力和体力劳动、精神和心理因素患者占比均高于原发性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构建BPPV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过度疲劳、合并中耳疾病、脑力和体力劳动、精神和心理因素(P<0.05)。 结论VNG对前、后、水平半规管型BPPV诊断准确性高于裸眼检查,需结合过度疲劳、合并中耳疾病、脑力和体力劳动、精神和心理因素等BPPV发病影响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住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数据,使用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住房产权、住子女房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高,住房面积越大,生活满意度越高,住房价值增加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单间、煤气/天然气、暖气/土暖气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都有正向作用.结论 住房条件好提高了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