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4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播散性隐球菌病主要发生在免疫状态改变的患者。本文报告一例仅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的隐球菌病病例,该病例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经长期类固醇治疗。作者强调在免疫状态改变的患者,应考虑不常见的微生物作为脓毒病病因的重要性。病例报告:女,26岁。患严重的特发性Coomb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并以每日10mg强的松龙维持治疗20个月。这次因严重的左骶髂关节疼痛4周,且于夜间加剧,前来就诊。检查:体温37.6℃,脉  相似文献   
2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而初发年龄在50岁以后者则不常见。该研究回顾比较香港人群中早发与迟发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全部SLE患者均为1971至1997年在香港某医院风湿病科确诊的病例,50岁后发病者属  相似文献   
23.
阴囊Fournier坏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阴囊Fournier坏疽周云龙①1843年Fournier首先报告了5例阴囊和阴茎皮肤迅速进行性坏疽的病例。由于当时并不能确定其真实的病因,所以他称之为特发性阴囊坏疽,而后的文献报道则大多称为Fournier坏疽。据统计迄至1986年的世界文献中已报...  相似文献   
24.
本文评估了59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临床表现为粉红、红或白色的卵石样或乳头状境界清楚的隆起病损。20例(34%)为多发性,病期1个月至数年,95%为男性,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血清试验阳性,5例(8%)为复发病例。多数病损(79%)无症状,21%诉有触痛。年龄范围19~76岁,其中48例(81%)为21~40岁。病损的常见部位依次为上唇(23%),舌系带(16%)、舌背部(16%)和下唇(13%)。临床上常诊断为乳  相似文献   
25.
26.
27.
患者女,79岁。因左足局限性皮肤变黑,伴瘙痒,疼痛2年于2003年9月来我科就诊。50年前患者因外伤左足跖前端出现血疱,并留下一米粒大暗红色斑点,以后一直无变化。1992年因患胃窦、胃体癌行胃窦,胃体姑息切除术(组织病理检查示胃窦、胃体低分化腺癌),术后健康状况尚可。2001年10月始发现左足跖原暗红色斑点逐渐向足趾远端扩大,并反复出现破溃。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头—盆向超重对大脑功能状态的影响,本实验观察分析了在不同G 值的头—盆向超重作用下,清醒家兔听觉诱发电位的中晚期成分。结果表明,超重作用对脑中枢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较高G 值作用对皮层慢电位影响最明显,有可能反映超重作用对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9.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罹病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但其他年龄组亦有发病。本文着重研究老年 SLE,简要叙述老年 SLE 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与年轻 SLE 的差异。  相似文献   
30.
皮肤假性淋巴瘤(CPL)是一种良性淋巴增生性反应,曾用于本病的同义名有皮肤淋巴样增生,皮肤淋巴瘤,良性皮肤淋巴组织增生,Bafverstedt病,Spiegler-Fendt肉样瘤等。CPL有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型式,通常为豌豆大小、坚硬、紫红色结节;或为多发性粉红色的小丘疹,偶尔呈半透明状结节。病损主要出现在面部,尤其是前额、鼻、颊和耳垂。也可发生于胸部、阴囊、乳晕和肢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