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营养不良是住院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且可增加患者死亡率。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放在如何通过胃肠或胃肠外支持疗法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往学者们曾分别研究过胰岛素或生长素对全身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影响,但尚无将两者联合应用对全身和骨骼肌蛋白质动力学影响的报道。实验选择23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配13人为对照组,10人为给药组,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显著  相似文献   
32.
严重烧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粘膜屏障具有预防微生物及毒素由肠道侵入肠外器官的重要作用。严重烧伤等应激反应可能发生肠粘膜损害 ,表现为肠粘膜萎缩、破损、通透性增高 ,严重时可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 ,可能发生肠源性感染 ,并进一步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可能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 。诊断肠粘膜屏障损伤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可以反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2 ,3 ] 。本研究采用带电脉冲的高压液相色谱仪(highpressureliquidchromatograph withpulsede…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性研究北京市某烧伤中心化学性烧伤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化学性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地点、致伤性质和致伤物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化学性烧伤不同季节发生率、伤后应急处理情况、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并发症、手术类型、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结果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456例患者入院。男328例,女128例。大多数患者年龄为21~40岁,占所有患者的74.6%(340/456)。在职业方面,273例(59.9%)患者是工人。大多数化学性烧伤[92.8%(423/456)]发生在远离居住地的地点,在工作环境中受伤的患者[70.4%(321/456)]最多。意外事故和故意伤害导致的化学性烧伤分别为383例(83.3%)和73例(16.7%)。强酸[62.9%(287/456)]是最常见的致伤因素。化学性烧伤的发生率与季节之间存在关联,4月至6月和7月至9月的患者人数较多。77.2%(352/456)患者的烧伤面积小于10%总体表面积(TBSA)。头部[24.6%(112/456)]和四肢[下肢为24.1%(110/456)、上肢为28.7%(131/456)]是最常见的受伤区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眼烧伤[13.8%(63/456)]。其中243例(53.3%)患者进行了植皮手术和结膜自体移植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2) d。本研究中仅有4例(0.9%)患者因化学性烧伤而死亡。 结论化学性烧伤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工作中受伤最多,大多数是意外导致的。受伤季节多发生于夏、秋季,大多数烧伤面积较小,头部和四肢多见,并发症以眼烧伤多见。建议为工人制定专业培训计划,以降低化学性烧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方法,并将其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风险评定方法[1].此方法简单、无创、费用低且具有良好的前赡性,将营养状况与疾病结局的关系纳入其中,为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建立在128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基础上,除了关注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变化、膳食摄入情况外,还加入了对疾病严重程度、年龄的评价,其结果对临床营养疗法的实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冠脉搭桥术后胸骨骨髓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4例冠脉搭桥术后术区切口不愈合并发胸骨骨髓炎的患者纳入观察,对感染伤口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所有患者均有多种细菌感染,均发现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静脉使用利奈唑胺600mg每日2次,连续10d。观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不良反应、感染控制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伤口均为混合多种细菌感染,其中,在检出的阳性球菌中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40.7%,肠球菌属位居其次。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伤口均顺利愈合。结论利奈唑胺用于冠脉搭桥术后胸骨骨髓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相似文献   
37.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与创面愈合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彭  周业平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66-1066
临床研究发现,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出现血糖升高。最初认为血糖升高与患者处于烧伤后的应激状态相关。随着人们对烧伤治疗认识的不断提高,发现血糖升高影响了切痂植皮手术的成功率,也影响了创面愈合。本文对1992年至2000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病例进行总结,以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50 g/L果糖对烧伤患者切痂手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将笔者单位烧伤总面积在10%-30%,其中Ⅲ度1%- 10%TBSA,需要接受切痂植皮手术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从患者切痂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50 g/L果糖注射液,每天500 ml,滴注速度控制在4 ml/min以内,连续3 d。输注前4 h内禁止给患者静脉输注其他糖类液体及口服任何含糖食物。对照组除输注液体为50 g/L葡萄糖液外,其余均同试验组。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2、3 d的空腹血糖值。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即停药后1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乳酸、尿酸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术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d用药前后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3 d内用药后血糖值均升高,其中术后第3天达峰值(8.4±3.5)mmol/L,与用药前(6.4±2.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乳酸及尿酸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静脉输注50 g/L果糖注射液对机体血糖水平影响较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双肽促进烧伤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烧伤总面积10%~30%,Ⅲ度烧伤面积≥1%的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两组在手术后接受静脉营养治疗7d,研究组接受静脉谷氨酰胺双肽0.5g·kg^-1·d^-1。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患者的血浆游离羟脯氨酸浓度,统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术前血浆游离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2.24±0.84)和(2.32±0.92)μg/ml,均高于正常值的(1.27±0.44)μg/ml,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对照组和研究组的血浆游离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3.04±1.01)和(4.31±1.05)μg/Ⅲ,均高于手术前水平,研究组的血浆游离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9.7±5.3)d,短于对照组的(33.3±7.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双肽有助于提高烧伤患者术后血浆游离羟脯氨酸浓度,可能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