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8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258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17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201篇
内科学   588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225篇
特种医学   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938篇
综合类   2548篇
预防医学   1078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1024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32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01.
笔者于2004年10月为1例示指离断,应用带足背皮瓣的跖趾关节、部分第二趾再造桥接断指,一期完成了骨、关节、皮肤缺损的修复以及手指再植,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电锯锯伤左手致示指离断2h。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示指于中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应用MAPKs信号通路阻断剂U0126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出生1d的SD大鼠,断头处死后迅速解剖分离其皮层组织进行培养,3d后进行缺血缺氧处理致细胞损伤。并分为加药组和缺氧组,前者给予U0126,后者给予空白的DMSO溶剂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缺氧性损伤急性期神经细胞的活力、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及给予U0126后对神经细胞的活力、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升高,细胞活力不佳,死亡较多。给予U0126后ERK1/2和ELK1磷酸化水平降低,同时Bax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增高,细胞的状态和活力亦明显改善。结论给予MAPKs阻断剂U0126可以调节缺氧损伤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抑制细胞死亡,改善细胞状态。  相似文献   
103.
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内MDR1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产生耐药反应。其中又有近60%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这类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耐药可能机制为脑内多药转运体的过高表达从而导致脑实质内药物浓度的下降。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其编码蛋白PGP(P-glycoprotein)是脑内重要的多药转运体。本实验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的方法,对1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内癫痫灶与12例对照组标本的MDR1表达进行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均经过适当的抗癫痫药物正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用以评价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20只 5月龄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术后 12周, 对全部大 鼠进行股骨骨密度和股骨远端骨组织计量学测定。所有大鼠取一侧股骨行中段三点弯曲试验, 另一侧 股骨行干骺端弯曲试验, 测定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对各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 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行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骨小梁面 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 低。在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中, 两组最大载荷和屈服载荷的差值明显大于三点弯曲试验所得的相应差值。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生物力学各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均呈正相关, 且股骨干骺端 弯曲试验的生物力学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结论 建立了新型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即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 可用来评估去卵巢骨质疏松 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性能, 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相比, 其敏感度更高, 与骨密度和骨组织计量学 参数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5.
肠套叠最常发生于小儿,尤以婴儿为多见,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但肠套叠在成人也时有发生,有时会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如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而容易造成诊断困难。现将我所近年来经过B超诊断的32例肠套叠病人做一总结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人32例,小儿22例,年龄5个月~8岁,成人10例,年龄37~58岁。小儿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腹痛、腹部压痛及血便或呕吐,22例病人均为临床疑诊为肠套叠而行B超检查及X线检查。10例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不甚相同,9例有程度不同的右下腹痛及脐周疼痛,8例伴有血便,6例有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胫骨造釉细胞瘤手术方法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胫骨造釉细胞瘤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461岁,平均37.8岁。5例行手术治疗,先后多次复发。早期行病灶刮除、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术,全部复发。复发后又先后行瘤段切除、自体游离腓骨移植术,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术。最终4例行截肢术。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3年,平均12.4个月。病灶刮除植骨术后复发5例,3例再行瘤段切除、自体游离腓骨髂骨移植术,其中2例复发;2例再行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术,均复发。复发的4例均采取截肢治疗。出现肺转移1例,行肺转移灶切除术;出现骨转移1例,行髋关节离断术,随访末期死亡0例。结论:虽然胫骨造釉细胞瘤有很高的复发率,但经过积极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预后尚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乳头基底部乳腺组织三角瓣,交叉缝合支撑乳头基底,防止乳头内陷,保持乳头外凸形态。结果应用本方法矫治乳头内陷13例24侧,效果满意。随访2~8个月,乳头功能正常,外形、高度均理想,无回缩。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效果持久,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 128例患者中,9例行搅拌溶栓治疗(搅拌溶栓组),56例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支架断裂、行外科手术外,其余127例患者的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可回收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余2组无并发症发生。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回收支架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预开通组(P〈0.01)。术后12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搅拌溶栓组有1例、预开通组有6例、可回收支架组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再次狭窄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搅拌溶栓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新鲜血栓形成安全而有效;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估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UL)治疗直径>1 cm,结石≤3枚;3.5 cm<结石距肾盂输尿管连接处(UPJ)<6.5 cm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1573例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门诊就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RLU及MPCUL治疗组,每组103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两组患者首次手术时间、总治疗时间、结石一次性排出或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总治疗费用、效率商(EQ值)及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恢复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LU组首次手术时间为(90± 15) rmin,总治疗时间20.4 d,结石一次性排出或取净率97.1%,并发症发生率6.8%,总治疗费用(1.8±0.7)万元,EQ值93.5%,术后3、6、9、12个月患肾GFR(27.5±1.5)、(41.6±1.7)、(49.6±1.3)、(53.1±0.8) ml/mm,而MPCUL组分别为(50±10) rmin,19.4 d,92.2%,13.6%,(2.5±0.6)万元,84.8%,(23.6±1.1)、(31.1±1.4)、(38.7±1.7)、(43.5±1.5) ml/min.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RLU治疗优于MPCUL.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和慢性肺结核(CTB)咯血的动脉造影表现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顽固性CH患者(CH组)及20例CTB咯血患者(TB组)行责任血管栓塞,比较两组责任血管数目、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后中远期效果。结果 TB组人均责任血管数目、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多于CH组(t'=5.469,t=5.212,P0.01);TB组血管增粗、纡曲、富血管化、BP分流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率均高于CH组(P均0.05)。TB组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CH组(P0.01)。CH组和T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71%(11/17)、95.0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CTB咯血因存在大量NBSA供血,责任血管复杂。CTB咯血复发率高,与栓塞不彻底有关。根据造影特点选择栓塞剂及决定栓塞程度可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