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沙唑嗪控释片长期降压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4mg,qd,选择第8周坐位血压有效的29例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继续服多沙唑嗪控释片6个月(方法同上)。6个月后复测24h ABPM。结果: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6个月后,17例患者24hABPM复查有效,其谷-峰(T/P)比:收缩压力0.69,舒张压力为0.59。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 单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3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选.起始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2.5 mg/氢氯噻嗪6.2 mg,1次/d,每次1片;4周后,如诊室坐位舒张压(DBP)≥90 mm Hg,改为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0 mg/氢氯噻嗪6.2 mg,1次/d,每次1片,前后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 符合方案病例数30例;12例在4周时增加剂量.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治疗8周后和基线相比:(1)24 h平均血压(SBP/DBP)分别下降(12.7±10.1)/(9.2±6.6)mm 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83%,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血压均明显降低.(2)SBP和DBP下降的T/P比值分别为84%和92%.(3)AASI显著下降[(0.34±0.14)vs(0.42士0.14),P=0.00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ASI的下降主要与脉压差的降低有关.(4)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血尿酸升高,偶有轻度头晕、头痛.结论 (1)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能够有效、平稳地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尿酸.(2)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显著减低AASI,但该作用产生于降压本身,还是降压药物的类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分析近年来高血压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压专科诊断明确的2274例住院患者的病因分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2274例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86%,继发性高血压占14%。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占51.3%,肾血管性高血压占24.8%;肾性高血压占22.3%。(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的患病率最高,占40.2%;在肾血管性高血压中,动脉粥样硬化成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3)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者占总数的76.2%;糖代谢异常者约占总人数的55.3%;脂代谢异常者比例高达69.5%以上;尿酸代谢障碍者约占31.7%。(4)颈动脉增厚、左室肥厚、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8.1%,26.2%,13、3%和14.4%。(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分级和年龄是颈动脉增厚的决定因素、血压分级和体重指数(BMI)是左室肥厚的决定因素,年龄、血压分级、BMI和尿酸是肾功能损害的决定因素,年龄和血压分级是脑卒中的决定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所占比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超重与肥胖、糖脂、尿酸代谢异常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住院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血压水平、年龄和BMI与EH的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3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起始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2.5mg/氢氯噻嗪6.2mg,1次/d,每次1片;4周后,如诊室坐位舒张压(DBP)≥90mmHg,改为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0mg/氢氯噻嗪6.2mg,1次/d,每次1片,前后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符合方案病例数30例;12例在4周时增加剂量。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治疗8周后和基线相比:(1)24h平均血压(SBP/DBP)分别下降(12.7±10.1)/(9.2±6.6)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83%,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血压均明显降低。(2)SBP和DBP下降的T/P比值分别为84%和92%。(3)AASI显著下降[(0.34±0.14)vs(0.42±0.14),P=0.00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ASI的下降主要与脉压差的降低有关。(4)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血尿酸升高,偶有轻度头晕、头痛。结论(1)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能够有效、平稳地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尿酸。(2)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显著减低AASI,但该作用产生于降压本身,还是降压药物的类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药贝凡洛尔的降压疗效并与美托洛尔作对照。方法:选择I、Ⅱ级高血压病病人43例,经2周安慰剂清洗后,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其中贝凡洛尔组23例,口服贝凡洛尔50-100mg,bid;美托洛尔组20例,口服美托洛尔50-75mg,bid。疗程均为8周,同时观察两组的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1)贝凡洛尔与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各自降压幅度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用药后两组心率均减慢(P<0.01),但贝凡洛尔减慢较少(P<0.01);(3)两组各项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判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可耐受。结论:贝凡洛尔是治疗I、Ⅱ级高血压病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贝凡洛尔对心率的变化的影响略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6.
厄贝沙坦单用及合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国产厄贝沙坦单用以及与非洛地平或雷米普利合用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6 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经 2wk安慰剂导入期后 ,单服厄贝沙坦 15 0mg ,qd。 4wk后随机分 2组 ,分别联合服用非洛地平 5mg ,qd ,或雷米普利 5mg ,qd ,均为 4wk。治疗前及治疗后 4wk和 8wk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并测治疗前后坐位血压。结果 :厄贝沙坦单用 4wk后 ,坐位血压和2 4h动态血压均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 0 .82和 0 .86。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或雷米普利合用 4wk后 ,坐位血压总有效率从 4 0 %增加为 89%和 70 % ;动态血压显示联合用药降压作用较明显。结论 :厄贝沙坦单用有长效的降压作用 ,与非洛地平或雷米普利联合用药有叠加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氨氯地平与长效硝苯地平动态降压作用的比较郭冀珍吴顺娣杜俭钱文琪龚兰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200025)ComparisonoftheChangesof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by...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氯沙坦为对照,观察依普罗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研究。符合方案的50例轻、中度EH病人经筛选期(2 wk)、安慰剂导入期(2 wk)后,随机分为依普罗沙坦组(n=24)与氯沙坦组(n=26)。在治疗期,2组病人分别每日1次口服依普罗沙坦600 mg或氯沙坦50 mg。若4 wk血压不达标,即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 (1 mmHg=0.133 3 kPa),加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口服至8 wk。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 wk与8 wk血压、心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改变。结果:在治疗后8 wk,依普罗沙坦组的收缩压(SBP)与DBP分别下降了(12±s 10)mmHg与(12±5)mmHg,氯沙坦组的降压幅度分别为(14±9)mmHg与(10±6)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2组间血压下降的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与氯沙坦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l%,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依普罗沙坦组加用氢氯噻嗪病例为9例(38%),而氯沙坦组为6例(23%),p> 0.05。2组心率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普罗沙坦与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病人的血压,疗效相似,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对血压正常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4例(NIDDM组)、高血压病(EH)患者12例(EH组)、EH合并NIDDM患者12例(EH并NIDDM组)给予卡托普利口服25mgbid,在1d半内共服3次,服药前后做踏车运动试验测定血压、心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转铁蛋白排泄率(uTER),并以10例正常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①服卡托普利后EH组血压明显下降,uAER及uTER无明显改变,而EH并NIDDM组却相反;②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服卡托普利后尿白蛋白均明显下降,但与血压互不相关;③EH组服药后,运动血压有所下降,但血压变化的绝对值服药前后相似;④血压正常的NIDDM组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服药后这种异常消失。提示:①运动状态下,早期EH和NIDDM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理,似乎糖尿病更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卡托普利有较好的疗效。②对于正常血压、尿白蛋白(-)的NIDDM患者,运动激发是观察尿白蛋白及血压改变的灵敏方法,若被运动激发,应当考虑给予卡托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溢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一类。及时正确地使用YZK-1056型医用智能型电子冰帽,除了能降低脑部温度,血管收缩,使脑血管渗出减少;脑细胞代谢效率降低,所需养分及排出代谢废物减少,进一步减少消耗,有利于脑水肿的减轻,减少及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有利于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