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2.
背景:采用原位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数量多,活性高,但灌流装置价格昂贵,操作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长,易污染,限制了在一般实验室及人原代肝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方法:采用多点穿刺灌注方法将预温38 ℃的前灌流液及Ⅱ型胶原酶溶液灌依次灌入人肝脏组织中,经消化及离心后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鉴定。 结果与结论:经多点穿刺灌注法消化分离后可获得约5×105个肝细胞,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活率达90%;细胞培养24 h后呈铺路石样生长;电镜示肝细胞呈典型形态特征:细胞核大,胞质少;培养的肝细胞 PAS糖原染色阳性,白蛋白表达阳性。说明多点穿刺灌注法分离人原代肝细胞简单易行,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纯度高,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具有特异性生物学功能表达,适宜在一般条件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膀胱造瘘穿刺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脓、血、气胸的引流。自1996年以来 ,作者等采用膀胱造瘘穿刺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置管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0~ 67岁 ,平均 47岁。本组病例均经胸部X线或B超检查证实 ,其中气胸 2 6例 ,脓胸 8例 ,血胸 5例 ,混合性血气胸 3例 ,42例患者均采用膀胱造瘘穿刺针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结果 :经该办法全组病例置管均获成功 ,操作中无并发症发生 ,引流效果确切 ,全组病例均痊愈。1 2 方法  脓、血、气胸病人在B超或X线定位下 ,测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低位大肠癌并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一期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6月~2004年12月间102例低位大肠癌并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6例行结肠造瘘术外,其余86例均为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64例,姑息切除22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8例、切口感染13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随访78例,无一例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低位大肠癌并梗阻以老年多见、伴发病较多、多属晚期、常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特点.掌握好适应证和术中结肠灌洗技术,一期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局部肌管内压大小及持续时间对犬胆管壁的影响。方法设计并自制一内置入式胆管扩张器,体外测试扩张气囊内压力与注水容积及囊径的关系。将20只杂交犬随机分为5组,A组为假手术组仅在胆总管内放置胆管扩张器;B、C组分别向扩张气囊内注水0.1 ml、0.2 ml(球囊压力分别为0.24 kPa、0.58 kPa)扩张胆总管,10 min后抽空气囊并留置胆管扩张器作胆汁引流;D、E组分别向扩张气囊内注水0.1 ml、0.2 ml扩张胆总管后,不抽空气囊并留置作胆汁引流。各组分别于术后7 d再次剖腹。观察各组扩张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及胆管直径(BD)变化、胆管壁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C组扩张后BD增宽(P<0.05),D组扩张后BD显著增宽(P<0.01).E组扩张后TB、ALT、AST均增高(P<0.01);A、B组胆管壁组织学无明显变化,C组胆管壁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脱落,D组胆管直径增粗及胆管壁增厚。E组胆管壁部分坏死,与网膜或十二指肠粘连。结论局部胆管内压大小及持续时间对犬胆管壁的影响存在双向互变关系,正常胆管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承受一定的局部胆管内压而不致发生胆管壁的病理变化,适宜的局部胆管内压可引起局部胆管及其上游胆管壁扩张,反之,胆管壁可出现破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46.
一体化结膜囊冲洗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良花  吴青松 《护理学报》2006,13(12):71-71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最常用的治疗项目之一,作为眼科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传统采用吊瓶或利用注射器等一次性材料,冲洗液的流速及压力较难控制而且常需助手帮忙。为此,我科研制出一体化结膜囊冲洗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制作一体化结膜囊冲洗器利用地心引力及气、液对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门静脉系统三维解剖结构及其与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的1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CT影像学资料并重建门静脉系统三维图像,进行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分型,并分析其中61例左侧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CT或MR二维图像及其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部位,观察肝转移病灶的位置、数目以及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类型。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脾静脉(sV)汇合成门静脉主干(MPV),在肝门处分为门静脉右支(RPV)和门静脉左支(LPV)进入肝脏(A型)者占83.98%(152/181),其中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SMV(A1亚型)65例(35.91%),IMV汇人SV(A2亚型)64例(35.36%),1MV汇入门静脉角(A3亚型)23例(12.71%);其他变异(B、C和D型)者29例,占16.02%。61例左侧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IMV汇人门静脉角者12例,其肝转移灶均分布在肝左右叶(100%);而IMV汇入SMV或SV者49例,其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30例(61.22%),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19例(38.78%),两种IMV汇入门静脉类型其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9例IMV汇人SV的患者中,肝内门静脉为2支型(A2亚型)者28例,其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21例(75.00%),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7例(25.00%);而肝内门静脉为3支型(B2+C2亚型)的11例中,肝转移灶分布在肝左右叶者3例(27.27%),分布在肝左或右叶者8例(72.73%),两者的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伊〈0.01)。结论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与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变性和裂孔区光凝对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预防作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高度近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若屈光间质透明可行眼底检查及治疗,则纳入本研究,对高危眼变性区或裂孔区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每6~12个月随访1次,每次详细记录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40例(63只眼)进行了预防性光凝,所有患眼均发生了玻璃体后脱离,其中完全性后脱离28例(39只眼)。31例(46只眼)进行了随访,其中27例(42只眼)痊愈,4例(4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最佳矫正视力( BCVA )<0.05者7只眼,0.05≤BCVA<0.3者13只眼,0.3≤BCVA<0.6者20只眼,0.6≤BCVA<0.8者4只眼,BCVA>0.8者2只眼。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进展和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但光凝区病变进展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发展是预防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吴青松 《四川医学》2011,32(12):1990-199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髋钢板螺钉(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观察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65ml;近端切口长约2~3cm,远端切口长3~4cm;21例患者术后获得3~9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9.2分(84—95分);其中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3%。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螺钉断裂及髋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改良Evan分型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8月在本科行根治性切除术后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再应用干扰素的患者中,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53.57%(15/28),2年生存率50.00%(14/28);接受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68.18%(30/44),2年生存率29.55%(13/44)。根治性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干扰素可减少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