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氯沙坦组)服用氯沙坦50~100mg/d 12-17个月,另选择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降压片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氯沙坦组服用氯沙坦12~17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P<0.001),全血低切粘度(ηb)、血浆粘度(ηp)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均P<0.01);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刚性指数(RRI)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或0.05),舒张早期充盈速度/晚期充盈速度(E/A)较治疗前增加(P<0.01),等容舒张时间(IRT)较治疗前缩短(P<0.05).而对照组服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后在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其红细胞聚集性、Fib下降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红细胞比容、血粘度降低,从而减轻了心肌肥厚,使心脏质量减轻,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和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了血清sFas和血清Hcy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水平与Hcy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6,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与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入选的90例CHD患者[急性心梗(AMI)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的外周血sCD40L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和ET-1的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Fas水平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98,P<0.01);血浆sFas水平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5282,P<0.01);血浆sFasL水平与ET-1水平也呈正相关(r=0.5484,P<0.01).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5.
马宝新  吴绥生 《华西医学》2011,(7):1014-1017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干预后海仁藻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肾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及其变化的机制.方法 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1-5对照组、B1-5致痫组、C1-5坎地沙坦组,每组各35只,1-5分别表示癫痫后0、2、6、12及24 h.采用立体定位仪下杏仁核内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1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6例)及合并心律失常组(3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E/A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组[(0.977±0.340)mg/L]及单纯高血压病组[(1.977±0.990)mg/L]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51±1.972)mg/L](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呈负相关。合并心律失常组与E/A比值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血清脂联素与心脏重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化疗、放疗、手术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常联合应用。然而,放化疗不但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有杀伤作用。近年来,放化疗对心血管的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放化疗心血管损伤1.1概述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副作用如脱发,消化障碍,骨髓抑制,心脏毒性,静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老年组及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老年组发生P—R间期延长者占72%,而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9.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其P—R间期延长者中83.3%超出正常范围。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两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P—R间期延长,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血清sCD40L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危险分层为Ⅱ、Ⅲ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cy与sCD40L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危险分级Ⅱ、Ⅲ级UAP患者血清Hcy与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危险分级Ⅰ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D40L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4,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清Hcy和sCD40L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炎性反应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海人酸(kainie acid,KA)致痫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9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模型组(KA组)和EPO组,在癫痫发作6 h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BS组:细胞核呈椭圆形,核膜清楚,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可见一个大而明显的核仁位于细胞核中央,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细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内质网.KA组:线粒体普遍肿胀、空化,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数量较少,细胞质内可见较多溶酶体,高尔基体轻度扩张,核固缩.EPO组:细胞核呈椭圆形,核仁清楚可见,核内粗面内质网排列整齐,线粒体无空化表现,粗面内质网丰富.结论 KA诱导的癫痫可以导致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应用EPO后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减轻了由癫痫引起的脑细胞损伤,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