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黄素对HK-2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噻唑蓝法(MTT)评价大黄素对HK-2细胞增长抑制的IC50,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对HK-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大黄素作用HK-2细胞48 h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值,其IC50值为130.65μmol/L,并且能够导致细胞发生皱缩和空泡化,LDH漏出率增加,同时对细胞周期产生阻滞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而S期细胞明显升高。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于HK-2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了HK-2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检测了2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有机磷酸脂酶(PE)和磷酸二脂酶Ⅰ(PDE Ⅰ)的活性变化,并以410例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结果: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病人血清PE和PDE Ⅰ活性均显著高于献血员,而肝硬变异常率最高,其次为慢活肝;PE和POE Ⅰ与血清胆红索、转氨酶、γ-球蛋白等无显著相关,提示其测定对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变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 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s),连续染毒5 d,核磁共振(NMR)分析不同时点收集的24 h尿液,并作血液生化分析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纳米铜200 mg/kg连续染毒5 d,大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呈点状或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坏死;毒性明显重于其余处理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纳米铜200 mg/kg染毒早期可诱导大鼠尿液中肌酐、牛磺酸和N-乙酰葡糖苷酶水平升高;染毒5 d,尿液中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盐、糖、氨基酸和N-氧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肌酐水平降低;纳米铜200 mg/kg组大鼠停止染毒一周,尿液代谢轨迹不能回到处理前状态.结论 肝脏和肾脏是纳米铜的靶器官,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纳米铜诱导肝肾损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代谢组学分析可作为纳米材料在体毒性评价的技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遗传毒性试验在毒理学试验中属于短期、小型试验,但因其测试终点的多样性及统计分析的复杂性,在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和质量保证(QA)方面有其特殊性。文中从实验室资质的确认、研究过程的核查、原始资料和报告的审核、现场检查等4个方面介绍遗传毒性试验质量保证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纳米铜与微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探讨氧化损伤在纳米铜致大鼠肝毒性和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羟丙甲基纤维素),微米铜组(200 mg/kg),纳米铜3个不同剂量组(50、100和200mg/kg),每组6只,10 ml/kg经口灌胃染毒,每日一次,连续5 d.染毒结束后,留取大鼠肝脏和肾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结果 纳米铜染毒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NPSH的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先增后降,而MDA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尤其是在纳米铜高剂量组(200 mg/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微米铜组却未发现相应改变.结论 在相同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纳米铜对大鼠的毒性明显强于微米铜,纳米铜导致大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肝、肾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药物特异质肝毒性(ILT)是近年来多种药物撤出市场或标注“黑框”标志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药物开发后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LT的发生机制,药物开发早期ILT的预测筛选,以及寻找生物标志物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鼠免疫器官相对重量、抗体形成细胞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等指标,探讨了二乙基亚硝胺(DEN)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DEN是通过脾脏作为靶器官来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DEN剂量为10mg/kg及20mg/kg时可使T淋巴细胞百分率、抗体生成细胞数及迟发型超敏反应降低;且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染毒剂量呈负相关。DEN对实验动物致癌性强,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免疫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非参数法分析评价致突变性资料吴纯启郑大明(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济南250014)致突变性资料(如Ames试验资料)的统计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2]。第一类为参数法,以致突变数据对测试物剂量的依赖性为模型对实验结果作回归分析;其共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HDP对大鼠肝毒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