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患者男性,61岁,因心悸、气促、咳嗽、咯血10天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41次/min,心律不齐,A2>P2,A2亢进,带金属音,主动脉瓣区可闻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内窥镜下中老年消化道息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40例拟行内窥镜下胃息肉、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分为地佐辛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提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g/kg,两组均复合丙泊酚2mg/kg。观察两组操作时间、术中体动例数、苏醒时间、苏醒后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操作时间、苏醒时间、Ramsay评分及体动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术中及术毕的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vs30%,<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内窥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是安全及便捷的。  相似文献   
53.
吴祥  鲁端 《心电学杂志》2011,30(6):510-510
自从1903年Einthoven研究发明弦线型心电图描记器并从体表记录到第一份清晰的心电图以来,心电学发展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心电学已向纵深发展、横向联系,外延内伸,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基础学科,成为医学研究、教学及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独特的无创性检查项目和手段.时至今日,国内心电学书籍卷帙繁多,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我们采用民间流传的治疗冻疮的经验方 ,应用于临床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冻疮经验方的药物组成该方主要由鸡血藤 2 0 g,穿山甲 10 g,栀子 2 0 g,白术 2 0 g,乳香 6 g,当归 2 0 g,竹黄 2 0 g,樟脑球 1个 ,红花 2 0 g9味组成。2 经验方的制法与用法将以上 9味药物按所规定剂量称出 ,放入装有 95 %乙醇的玻璃或陶瓷器皿中浸泡 ,乙醇量的多少 ,以乙醇淹没药物为度 ,药物在乙醇中浸泡 7d后 ,将药汁倒出 ,滤出药汁备用。用法 :首先将患者冻疮划分为轻、中、重型三种类型。轻型 :皮肤起红斑 ,皮下扪之有肿块 ,皮肤有时瘙痒 …  相似文献   
55.
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概念 T波异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T波改变两大类 ,近年来还发现另外一种性质不同于上述两类的 T波变化 ,Rosenbam等 ( 1 982年 )称之为电张调整性 T波。我院自 1 990年 1月~ 1 998年1 2月共收治 1 6例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 T波改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6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病房住院患者 ,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1 6~ 38(平均 32 )岁 ,病程 1~ 2 5年 ,既往有心悸史或阵发性心动过速 9例。 1 6例经体检、心脏摄片、心脏彩超、生化常规 ,部分患者作了 ECT、运动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正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室上…  相似文献   
56.
扩张型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珊  吴祥  蔡巍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2):719-720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状况。研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DCM组31例与正常人31例根据性别,年龄配对,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心率变异(HRV)时域与频域分析,评价自主神经功能及平衡,超声心动图测量D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比较不同程度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程度,计算HRV指标与心超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DCM患者HRV较正常人明显降低。(3)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时域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已避孕药下降;DCM患者LF/HF比值与LVEF,LVFS间存在中度正相关。结论 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失调;这在疾病早期就已出现。HRV异常与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7.
随着心血管造影的开展,其并发症也日益引起重视.造影过程中病人出现一时性心律紊乱、胸闷、恶心、荨麻疹等,为常见的反应,一般无需处理,而造影剂外溢心壁穿孔造成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较少见,我院发生1例房壁穿破并发症,报告如下.患者女,12岁,住院号144485.自幼发现紫绀,稍活动后感心悸、  相似文献   
58.
簡史:Waller首先創用口腔电极。至1906年Cremer在X线胸部透視观察下,将电极送入职业吞剑者之食管內,是为人体食管导联心电图之开始。1935年Luisada又创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bipolar esophagealelectrocardiogram)。其后Brown(1936),Nyboer(1941),Burchell(1948),Oblath(1951),Enselberg(1951),Copeland(1964)等,各以单极或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研究正常标准,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不少成就。国內除尉迟靜等最近曾报导外,尚未见其他有关資料。根据上述国外文献报导,食管导联心电图,对某些心律紊乱或陈旧性后壁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59.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自律性增高(automaticstrengthen)、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及折返激动(reentry) ,其中90%以上为折返激动所致。折返激动既往均指0相去极化电流所致。本文介绍复极2相折返及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0相折返传统折返概念认为折返的产生及其激动的维持均系由于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电流沿折返环路传导所致 ,相毗邻心肌细胞的去极化亦只能由0相电流介导产生 ,即为去极化电流所形成的0相折返。一、折返激动的定义折返激动是指心脏某一激动循一条传导途径传出 …  相似文献   
60.
患者男性,49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伴上腹部饱胀4个月于1986年12月22日住浙二医院。患者在6个月前,从3米左右房顶上跌下,当即晕眩、胸闷、心慌及大汗淋漓,两腿乏力不能行走,由他人陪送回家休息未予重视,次日仍继续上班,但感体力减退,2个月后逐渐出现心悸、胸闷、气促、间歇性下肢浮肿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检:T35.7℃,P100次/分,R28次/分,BP12.3/8.5 kPa。神清,呼吸急促,高枕卧位,口唇指甲紫绀,颈静脉充盈,心尖搏动弥漫,心尖区闻及V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锁骨下及左侧背部传导伴有震颤,P_2>A_2,,两侧肺底闻及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肋下2cm,剑下7cm,无移动性浊音,两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粪,肝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脂、血糖等均正常。多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_4~V_6T波低平,ST段轻度压低。Ⅰ度房室传异阻滞,房早房扑、房颤等。心音图示心尖区可见全收缩期高振幅递减性杂音及S_3。向量图:左室肥厚及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