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以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克罗恩病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轻、中度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美沙拉嗪口服,连续服用12周。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和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肠黏膜TNFα-、TNFR1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针刺可能是通过降低克罗恩病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TNFR1、TN-FR2,从而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达到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之目的。  相似文献   
52.
53.
何良飞  陶玲  管咏梅  陈丽华  朱卫丰  金晨  吴璐 《中草药》2018,49(12):2817-2825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性能和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MTT法确定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采用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其粒径、包封率、电位、分析方法学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醇质体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为1∶100。醇质体优化处方为乙醇体积分数为20%,磷脂质量分数为2.2%,超声时间为90 s,制备出的醇质体外观为澄清液体,微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46.75±2.39)nm,Zeta电位为(-46.32±3.76)m V,包封率为(67.72±1.10)%。醇质体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醇质体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有良好透皮吸收特性,可为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局部透皮制剂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及起效因素。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无烟温和灸组、艾烟组,直结肠球囊刺激制备IBS-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痛,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大鼠AWR 评分和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粪便稀软,部分肛门周围鼠毛沾染稀便。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干预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等大体情况改善,AWR 评分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除Na+/K+-ATPase外,结肠Claudin-1、AQP3、AQP8表达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结论: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烟3 者相结合对IBS-D 模型大鼠内脏痛和结肠水液代谢的改善效应最好,其中温热刺激、光辐射可能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 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有关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多,对其在慢性肝病时的感染情况报告尚少,现将我院慢性肝病HP感染情况及中医辨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全部病例均是1995~1998年4月在我院因肝病住院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不限。肝病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7.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自噬能够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从不同的水平维持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免疫耐受,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目前,自噬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自噬在肠道免疫和肠黏膜屏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文章对近年来自噬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并试图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自噬的作用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嘌呤受体亚型P2X2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直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法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IB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天枢""上巨虚"穴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腹部撤回反射评分(AWR),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结肠肌间神经丛P2X2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大鼠AWR评分升高,电针治疗后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中P2X2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异常增加,电针组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能抑制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P2X2受体异常表达,改善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59.
该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灸流派的确立要素、影响因素、发展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有鲜明的学术主张或特有的临床技法、明确的奠基者和相对稳定的传承体系、学术著作及学术影响力是中国针灸流派确立的基本要素;传统宗族文化、地域特征、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中国针灸流派的形成;中国针灸流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  相似文献   
60.
目的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增多,而经治患者耐药后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难题。比较拉米夫定(LAM)经治患者在不同病情发展时期改用恩替卡韦(ETV)治疗2年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择ETV-050和ETV-056纳入研究患者及部分门诊患者共64例,按照患者在ETV治疗前是否中断LAM治疗分为连续治疗组(29例)和不连续治疗组(35例),均应用ETV1.0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DNA应答和反弹情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结果不连续治疗组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连续治疗组,从治疗第12个月开始,不连续治疗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连续治疗组,达到65.7%,而连续治疗组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只有31.0%(P〈0.05)。不连续治疗组的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反弹率较低,但与连续治疗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LAM经治患者在不同状况下服用ETV治疗存在疗效差异。存在LAM耐药的患者不建议直接换用ETV治疗;LAM经治但未耐药者或曾经LAM耐药而基线无耐药者仍可以选择ETV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