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Ag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MG7-Ag的含量.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14.29%)或胃糜烂溃疡(33.33%)进展至萎缩性胃炎(86.67%)或异型增生(81.82%)再进展至胃癌(93.55%),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清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3.0±0.6)、胃黏膜糜烂溃疡(2.8±2.0)、萎缩性胃炎(3.8±1.2)/异型增生(3.9±1.7)到胃癌组(7.0±4.6)有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进展至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再进展至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MG7-Ag原位表达的上升,其血清MG7-Ag浓度有上升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结论:①MG7-Ag在胃疾病的动态表达提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Ag的表达呈正相关,血清MG7-Ag与组织MG7-Ag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②临床有望将MG7-Ag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诊断胃癌的预警标志物.③以血清标本代替组织标本检测UMG7-Ag具有取材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 of type Ⅱ human hair basic keratin (hHb) gene in a family with monilethrix.Method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structure of hair shafts.With informed consent,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affected and unaffected membets in this family,as well as from 50 healthy controls.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these samples.The exon 1 and exon 7 of hHb1,hHb3 and hHb6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All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directly using ABI3730 automated sequencer.DNA sequence align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BLAST software.Results A typical beaded appearance was observed in affected hairs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re were obvious longitudinal ridges and sulcuses in hair node.and hair cuticles were irregularly shaped.Most cortex and medullary substance were absent in affected hairs of a patient.After sequence alignment,a G1289A point mutation in exon 7 of hHb6 gene,which led to a substitution of arginine for glutamide at codon 430,was detected in affected members of this family,but not in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r 50 unrelated human controls.No mutation was observed in exon 1 or exon 7 of hHb1 and hHb3 gene or exon 1 of hHb6 gene.Conclusion The missense mutation of R430Q is a novel mutation.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monilethrix in this pedigree.  相似文献   
363.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的疗效。方法5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3~5d,冲击治疗结束后,予泼尼松60mg,1次/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3-5d后逐渐减量致停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O%和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9,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脱髓鞘脑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4.
SAP基因注射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AP基因注射对SLE发病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SAP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SAP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AP,观察SAP基因注射对活化淋巴细胞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SLE样综合征的干预作用,以ELISA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SAP与DNA结合后对DNA清除的影响;用增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对预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SAP基因注射可有效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SAP与活化淋巴细胞DNA结合后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对DNA的吞噬,并且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不引起预致敏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提示SAP通过促进DNA等自身抗原的有效清除干预SLE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淀粉样P成分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含量并研究其与DNA及抗DNA抗体间的关系,探讨它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冲LP含量及抗dsDNA抗体,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SAP、D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血清SAP含量与DNA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但SLE患者血清SAP相对DNA水平下降;SAP/DNA比值与抗DN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AP含量相对DNA不足,可能影响此类自身抗原物质的及时清除,从而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366.
胃蛋白酶原和胃癌相关抗原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和遗传工程学及其相应新技术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综述胃蛋白酶原(PG),胃癌相关抗原(MG-7 Ag)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67.
目的 探讨B族维生素治疗尿毒症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治疗的尿毒症性神经病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联合滤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族维生素,包括皮下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次,2次/周。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病变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自发性疼痛、麻木、感觉消退和不安腿综合征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腹泻、低血压、排汗异常、睡眠障碍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族维生素治疗尿毒症性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8.
目的 研究和总结中医护理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中医护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文化底蕴对于中医护理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推动中医护理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结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中医的护理文化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中医护理文化的优势和特色,但是由于受到临床实践少、专业理论欠缺以及西方医学的影响,导致中医护理文化建设后继乏力.结论 在中医护理文化建设当中,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立足文化自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中医护理文化的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69.
间隙连接蛋白32,43的表达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Cx32,Cx43表达水平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Cx32,Cx43在正常胃组织及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组织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该蛋白表达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Cx32,Cx43 阳性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Cx32:X2=23.1,P<0.05,Cx43:X2=11.6, P<0.05),Cx32,Cx43在高中分化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Cx32:X2= 32.1,P<0.05;Cx43:X2=22.6,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在转化的人胃细胞系 (GES-1)、胃高分化腺癌细胞系(N87)中Cx32, Cx43的表达均为阳性,但表达率和表达部位有显著差异.在GES-1中Cx32,Cx43绿色荧光沿其细胞膜呈颗粒状或细线状分布,其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N87中,Cx32绿色荧光沿其细胞膜呈颗粒状或细线状分布,其阳性表达率为49%,而Cx43荧光分布在其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5%;在BGC-823中Cx32,Cx43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Cx32,Cx43是影响胃癌转移潜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0.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预防心血管病要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着手,积极开展饮食防治,倡导合理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机体脂代谢的紊乱,这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