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结果的36例IPB患者的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合并有尿路上皮细胞癌成分,术后27例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9例仅作定期随访,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 IPB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TURBT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法,术后应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和类肝素酶-1(HPA)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存档石蜡标本37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IGF-2、VEGFR-2、PDGFR和HPA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6.47%),在良性组中表达低(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IGF-2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R-2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6.47%),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VEGFR-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DGFR在ACC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7.64%),在良性组中为(20.00%),PDGFR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A在ACC组中的表达为(94.12%),良性组中为(15.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GF-2、VEGFR-2和HPA在ACC中的高表达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取得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包埋标本37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1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VEGF和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TSP-1在ACC组中呈低表达(5/17,29.41%),在良性组中表达高(13/20,6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SP-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ACC组中呈高表达(70.59%),在良性组中表达较低(25.00%),VEGF在ACC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血管密度(MVD)在ACC组中的表达为(76.40±15.64)/视野,良性组中为(21.05±8.07)/视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和MVD呈正相关(P〈0.01),TSP-1的表达和MVD呈负相关(P〈0.01)。VEGF的表达和TSP-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6)。结论VEGF与TSP-1表达不平衡可能是肾上腺皮质肿瘤肿瘤性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皮质癌1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转移癌8例;皮质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脂肪肉瘤1例;肾上腺髓外浆细胞瘤1例。全部34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23例,有内分泌功能改变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9例肿瘤全切,4例肿瘤小部分或包膜残留,1例仅探查取活检。3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个月-5年。死亡11例,死亡患者生存期为5-29个月,平均21个月。结论:对于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并且术后的随访很重要。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化疗和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MIBG和酚苄明可改善患者生存。对于转移性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孤立的转移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PAL)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收治的3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2例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1例在CT导引下行肿瘤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均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性肾上腺非霍奇金PAL,术后均常规行CHOP化疗。结果:1例患者随访1年后失访,另2例分别于诊断后1年8个月、5年2个月死亡。结论:PAL恶性度较高,预后不良,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CT或超声导引下的活检穿刺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手术及化疗对PAL有效。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祝宇吴瑜璇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临床罕见良性肿瘤。我科1978年1月~1997年2月共收治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58岁,平均36.2岁。病程20天~20年。病变部位:左肾上腺...  相似文献   
18.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表现,尤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少数患者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部位,以侵犯前列腺和盆腔淋巴组织引起肾后梗阻极为罕  相似文献   
19.
在恶性肿瘤的尸检中70%有癌性胸水存在.肺癌、乳腺癌的病人约有50%并发胸水.妇科恶性肿瘤并发胸水较肺癌、乳腺癌多.胸水可使肺实质受压,气体交换面积缩小,导致呼吸困难及循环功能降低.大部分病例用胸腔穿刺后可得到一时性缓解,但仍可急速引起胸水,反复穿刺非好方法.排除多量胸水,可引起血清蛋白丧失,营养状况降低,全身情况恶化.癌性胸水治疗与延长患者生命有关,故治疗原发病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类肝素酶-1(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VEGF能否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28~179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93~264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76.47%),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8.57%),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HP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HP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和VEG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