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样本选自本院住院的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 ,按随机抽样分成实验组 5 7例 ,对照组 5 9例 ,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再接受健康教育 ;另外实验组选择了相应的家属 5 7例 ,对其进行同步健康教育 ,采用讲座和集会等形式以及结合对患者生活能力、心理社会功能训练等方式 ,并予以精神卫生常识了解程度测评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量表评估。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双重干预后 ,精神症状和行为迟缓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患者的精神症状的复发率、心理康复、社会功能的康复等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被控制后 ,积极实施健康教育 ,尤其是对其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更显重要 ,不仅能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提高其应对能力及照料水平 ,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增强疗效 ,降低复发率 ,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三维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25例存在VSD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别应用表面成像、多平面成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缺损部位、形态特征,统计各种成像模式对VSD的显示率。结果:表面成像:对VSD的显示率为88%,22例膜周部缺损均表现为室间隔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不对称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狭长的裂隙状;可见VSD形态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内有所改变。3例肌部VSD在该模式下均未显示。多平面成像:可以在B平面及C平面同时显示缺损的矢状面和横断面,显示率分别为88%及80%。3例肌部VSD未显示。玻璃体成像:VSD显示率为96%,22例显示膜周部VSD见断端及穿隔血流信号。2例肌部VSD见一细小的分流束穿隔,1例肌部缺损未能显示分流。反转成像:VSD显示率为96%。3例为室间隔肌部缺损,其中2例可显示;22例膜周部VSD均显示。结论:表面成像可再现VSD的立体形态,并能动态观察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多平面成像可获得二维超声所难于显示的VSD矢状面及横断面,从多角度观察VSD的形态大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能直观地显示VSD与分流束的空间分布,对于肌部小缺损的显示优于其他三维成像方法。但目前各种成像模式所成VSD的三维图像仍显粗糙,距离临床诊断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提高护理本科学生对危重症病人病情的评估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危重症监测能力,开设了《危重症监测技术》这门课程,旨在评价该课程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效果。[方法]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PBL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37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于教学效果所有学生均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掌握危重症护理知识,提高急救意识、急救技能、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帮助很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急救综合能力,有助于沟通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本科生中开展危重症监测技术的课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李国红  吴瑛 《全科护理》2014,(15):1398-139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同钙离子浓度对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液透析病人28例,先后使用低钙、普钙、高钙三种浓度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测透析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透析中使用高钙透析液的病人,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5),应用低钙透析液的病人,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而应用普钙透析液的病人,透析前后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钙透析液可提高透析过程低血压病人血压;低钙透析液可降低难治性高血压的透析病人血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专业2007级4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08级31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核心胜任力本位教学模式。通过综合理论知识考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情境模拟和沟通能力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模式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突发事件救援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2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94%的医学生之前学习过突发事件救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完全掌握熟练操作每项急救技术的学生仅为8.57%18.78%。34.69%的学生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急救作为首选学习项目;67.76%的学生将生动现场演示作为首选学习途径。结论医学生是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救援的后续有生力量,要推进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紧急救援的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向家人讲授心肺复苏技能的障碍与顾虑,从而促进心肺复苏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式,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对9名社区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通过类属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影响社区护士向家人讲授心肺复苏技能的障碍和顾虑可以类属为5个主题,即工作与家庭的边界明显;家人之间的角色依赖;顾虑家人的感受;危险离家人很遥远;担心家人使用不当。结论传统文化、忧患意识、家庭角色、时间和空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在进行培训和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使用PDA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分析其相关因素,为PDA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及提高使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PDA使用压力问卷对北京地区7家三级医院使用过PDA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1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士的PDA使用压力得分平均为(2.96&#177;0.68)分,属于中等压力水平。70%以上的护士已有6个月以上的PDA使用经历,57.3%的护士已能熟练使用PDA进行工作,41.9%的护士喜欢在工作中使用PDA。45.3%的护士在初次接触PDA时感到有压力,34.2%表示目前使用PDA的压力较初次接触时有所减轻。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既往电脑技能水平、护理工作中是否喜欢使用PDA、使用PDA是否熟练的护士PDA使用压力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2.264,2.390,5.363,7.699;P<0.05)。结论关注护士使用PDA过程中存在的压力,进一步强化护士使用PDA的主动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培训,以推广PD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拓展,推动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中文版Broset暴力核查清单(BVC)和暴力风险筛查量表(V-RISK-10)对住院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及短期预测能力.[方法]引入、修订BVC和V-RISK-10量表,对11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评估,连续观察1周,以期间出现暴力言行(含言语、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和暴力行为(含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为阳性结果,比较BVC和V-RISK-10不同切分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PPV).以最大AUC值确定最佳切分值.[结果]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在BVC均为2/6分,V-RISK-10分别为9/20和10/20;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阳性预测率在BVC分别为93.75%和76.56%;在V-RISK-10分别为77.03%和70.49%.[结论]精神病病人住院第1周内,BVC和VRISK-10对其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BVC的预测能力优于V-RISK-10.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 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