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4篇
  3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此如何维持HSC静止表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Υ是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及瘦素、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及与法呢醇X受体的协同作用维持HSC静止状态,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 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用毫针恢刺法(1次/3 d, 2次/周,共治疗4次),常规针刺组采用毫针常规刺法(1次/d, 6次/周,共治疗12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两周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员利针组明显低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员利针组明显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利针组总有效率93.3%(28/30),毫针恢刺组总有效率66.7%(20/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56.7%(17/30),员利针组疗效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员利针及毫针治疗LDH均有疗效,而与常规毫针相比较,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LDH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针刺时间短、针刺次数少。  相似文献   
43.
吴松  吴熹 《铁道医学》1999,27(6):376-378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0在结合低温高钾时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非工作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comtrol)为实验对照组;B组(IPC),37℃下行单次5min停灌注加5min再灌注,建立IPC;C组(腺苷受体非造反阻断剂葳茶碱加IPC)建立IPC前预灌苯茶碱(100μmol·L^-1)5min;D组(腺苷),预灌腺苷(10μmol  相似文献   
44.
病儿男,4岁.发现右上肢体脉搏弱1年.查体:发育可,右上肢血压50/30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95/60 mm Hg,右下肢血压115/75 mm Hg,左下肢血压130/70 mm Hg;心前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示两侧肺血不对称,右侧偏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胸比率0.55.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闭合倒塌挤压伤2例,车祸19例,开放刀刺伤9例,患者术后痊愈28例,2例死亡,病死率为6.67%。结论膈肌破裂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钝性胸外伤致瓣膜腱索断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5例钝性胸外伤致心内结构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腱索断裂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腱索修补术1例。三尖瓣叶破裂或腱索断裂2例行三尖瓣修补成形术。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左室修补1例,术中死亡1例。结论瓣膜腱索断裂者,首选方法是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且早期手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7.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11,LKB1)的胚系突变可以引起Peutz-Jeghers综合征(PJS)[1].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肿瘤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18倍[2].研究结果显示,散发性肿瘤中LKB1突变罕见,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LKB1的突变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48.
川北医学院于2002年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从事基层法医学检验鉴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法医学专业人才。有13个教学实习基地,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现有在校生172人,毕业155人,学生就业、单位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49.
为了盐酸昂丹司琼的质控,合成了欧洲药典7.0中规定的有关物质B[6,6′-亚甲基双[9-甲基-3-[(2-甲基-1H-咪唑-1-基)甲基]-1,2,3,9-四氢-4H-咔唑-4-酮]]: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经重氮化及还原得到4,4′-二肼基二苯甲烷二盐酸盐,与1,3-环己二酮缩合后进行Fischer环合生成6,6′-亚甲基双(1,2,3,9-四氢4H-咔唑-4-酮),再经甲基化、与多聚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最后与2-甲基咪唑进行Michael加成制得.  相似文献   
50.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在明显或不明显诱因作用下,因潜在的、能致死的疾病突然恶化或急性发作,而发生的出人意料的急骤死亡。按WHO制定标准,从症状发作到死亡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因其死亡的急骤性、意外性和疾病的潜在性、隐蔽性,常易引起各种纠纷,是法医学鉴定中的难点和重点。现有轻微外伤诱发胸腺淋巴体质猝死案例一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