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英  林烨  吴晓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60-3561
目的:提高围术期的病历质量,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减少医患纠纷。方法统计2013年7月—12月环节质量检查中围术期病历的缺陷,与2014年7月—12月、2015年7月—12月的围术期病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3组数据。结果加强管理后围术期病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并有逐年改进的趋势。结论强化围术期管理,提高认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围术期病历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接受传统生长棒手术并最终融合后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传统生长棒治疗并最终行融合术的143例EO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首次传统生长棒术前、围手术期、延长手术过程中、最终融合手术期间等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术后是否行翻修手术,将患儿分为翻修组和未翻修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EOS最终融合术后面临翻修的风险因素。结果最终融合术后翻修手术发生率为18.18%。翻修组和未翻修组患者首次传统生长棒手术期间的生长棒深度、跨越节段、冠状面T1-S1长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延长时间、感染、锚点相关并发症、交界性后凸、侧凸进展、非计划手术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最终融合术时的万古霉素粉应用、主弯Cobb角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长棒跨越的节段数量、生长棒治疗时间、生长棒延长时的侧凸进展,均是翻修手术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EOS最终融合术后具有较高的翻修率,受多项因素影响,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注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鼻泪管阻塞患者60例70只眼,应用逆植球头硅胶管联合典必殊眼膏注入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53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9只眼泪道冲洗欠通畅,溢泪好转,总有效率88.6%.结论 逆植球头硅胶管联合眼膏注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不损伤泪道正常结构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逐瘀止痛方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取平卧位,20~25 kg牵引重量,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至体质量的50%~60%,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同时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6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逐瘀止痛方(鸡血藤、泽泻、海风藤、苍术、川萆薢、滑石、车前子、土鳖虫、桑寄生、茯苓、络石藤、白术、秦艽、连翘、姜黄、杜仲)治疗,水煎,1 d 1剂,早晚分服;同时采用正骨手法。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0.4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前屈、侧屈及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P0.01),血浆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逐瘀止痛方联合正骨手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EP水平,促进其腰椎活动度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p33ING1基因蛋白与胃癌发生及病理生物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8例对照组,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33ING1.结果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均阳性表达,而胃癌中表达62.0%(44/71)有明显下降,与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P<0.01).结论p33ING1是抑癌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p33ING1的水平,对p53介导的基因治疗尤为重要,应予检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33ING1、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与正常胃粘膜及慢性胃炎粘膜 18例对照。结果 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 p33ING1均阳性表达 (10 0 % ) ,而胃癌中表达 6 2 .0 % (4 4/ 71) ,明显下降 ,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胃癌中 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 (P <0 .0 1) ;p5 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结论 p33ING1是抑癌基因 ,在胃癌中表达下降 ,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和 p5 3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p33ING1与 p5 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凋亡。检测胃癌患者p33ING1的水平 ,对p5 3介导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前国内肺大泡切除术式主要有腋下小切口和胸腔镜手术两种。 1992年 3月~ 2 0 0 2年 1月 ,我们共为 89例肺大泡致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现总结分析于下。1 临床资料89例中 ,男 83例 ,女 6例。年龄 17~ 6 9岁 ,平均 2 5 .6岁。右侧病变 4 2例 ,左侧 39例 ,双侧 8例。肺尖型 80例 ,肺叶型 3例 ,弥漫型 4例 ,双侧型 2例。对 1992~ 1997年收治的 4 6例 ,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 ,部分加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 ;对 1997年至今收治的 4 3例 ,选择应用腋下小切口和胸腔镜两种术式 ,均取得满意疗效。全组复发2例 ,1例通过胸腔…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支气管、隆突成形术在外科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总结1996年8月2005年7月采用支气管成形术及隆突成形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术后30d内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15.4%),其中肺炎2例,肺不张2例。结论:支气管、隆突成形术,可使部分高龄及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获得外科手术机会,在根除病变的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对20例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腔内修复手术。术前全部应用CTA确诊,其中Stanford B型夹层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减速伤1例。均在全麻下行股动脉切开作为覆膜支架置放入路。结果全组均一次支架释放成功,无手术死亡。修复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假性动脉瘤均被即刻封闭,真腔均较术前扩大。2例主动脉腹腔分支段破口遗留假腔,假腔直径均<10 mm,未给予处理。14例术后6个月行CTA检查,无支架移位、破裂、断裂、内漏发生,第一破口所致假腔均无活动血流。结论腔内修复治疗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将临床收集的鼻泪管阻塞患者472例(548只眼),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A组)242例(279只眼);治疗组(B组)230例(269只眼).在局部麻醉下行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2组不同的是,B组将浸有0.25mg/ml丝裂霉素C的扩鼻泪管绳(自编)在泪道留置3~5分钟,对照组不做此治疗.常规不拔管;对需要拔管或球头硅胶管滑脱患者,泪道注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3~5次,并定期冲洗泪道.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结果 A组治愈率82.80%,B组治愈率92.19%,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1).结论 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便,创伤小,无毒副作用,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