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黄斑色素密度(MPOD)变化以及补充叶黄素对MPOD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矫正视力、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眼病的42例早期AMD患者42只患眼和42只正常对侧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予以每日口服叶黄素15.1 mg,持续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检测其双眼的MPOD值,对比分析补充叶黄素前后MPOD变化值与补充叶黄素前MPOD值的关系.[结果]补充叶黄素前AMD眼和正常对侧眼的MPOD平均值分别为0.347±0.182和0.426±0.1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44).补充叶黄素后AMD眼和正常对侧眼的MPOD平均值分别为0.406±0.155、0.446±0.12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203).与补充叶黄素前比较,补充叶黄素后AMD眼的MPOD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P=0.115).AMD眼(r=-0.552,P=0.000)和正常对侧眼(r=-0.731,P=0.000)补充叶黄素前后MPOD变化值与补充叶黄素前MPOD值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早期AMD患眼MPOD较正常对侧眼降低;补充叶黄素对于提高早期AMD患眼MPOD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治疗前MPOD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振荡电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振荡电位变化,了解术后视网膜的微循环改善情况。方法:选用美国LKC公司UTAS-E2000型电生理仪,按照国际标准化建议对7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巩膜扣带术术前,术后记录振荡电位,术后随访个月。选择43例为对照组。结果:视网膜脱离后,振荡电位振幅明显下降,子波数减少,手术复位后1个月,子波数增加,但振荡电位的总振幅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仅在术后5个月有缓慢增长趋势。一些病例可在术后远期出现改变。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其微循环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手术方法及视网膜的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3.
虚劳干血理论指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学“虚劳干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所致的眼底出血表现类似张仲景描述的“内有干血”和“两目黯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运用大黄虫丸加减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可明显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消除瘀血,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灵杞黄斑颗粒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时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给水组、光损伤给药组。建立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后1 d,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取视网膜组织,测定各组MDA含量及T-SOD、GSH-Px、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光损伤给水组ERGa波、b波及Ops总振幅明显降低(P<0.01),视网膜MDA含量增高(P<0.01),T-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1);与光损伤给水组比较,光损伤给药组ERG a波、b波及Ops总振幅升高(P<0.01),视网膜MDA含量降低(P<0.05),T-SOD、GSH-Px、CAT活性增高(P<0.05)。结论灵杞黄斑颗粒具有干预自由基代谢作用,明显减轻光照引起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对视网膜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吴星伟 《大众健康》2010,(12):47-4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自己的眼睛有点红血丝,而且眼睛睁不开,睁开不到几秒钟眼睛就酸痛,还很胀;碰到干燥的天气,眼睛马上就会变得很红,红血丝也会增多,我已经连喝了一个多星期的枸杞子茶,可是眼睛里还是有红血丝,而且眼睛总是酸酸的。请问有没有办法可以快速去除红血丝呢?  相似文献   
36.
背景研究证明,缺血后适应(IPC)对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其对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作用仍受到关注。目的探讨I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PC组。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至100mmHg(1mmHg=0.133kPa)维持60min的方法制备RIRI大鼠模型,实施IPC处理鼠亚分为再灌注后即刻、1min、10min组(即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分别于实验后1d、7d行大鼠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和视网膜形态进行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ERG各波振幅恢复率和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后1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伪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而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水肿,可见空泡变性,主要在内丛状层(IPL)及内核层(INL)。缺血-再灌注组及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以INL、IPL显著。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视网膜全层、INL、IPL及视网膜外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后7d,缺血-再灌注组、IPC各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PCⅠ组、IPCⅡ组、IPCⅢ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恢复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C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在大鼠模型中,这种保护作用在再灌注后即刻至1min时最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灵杞黄斑颗粒口服治疗不伴有黄斑水肿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眼科门诊的不伴有黄斑水肿的缺血型RVO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采取激光光凝联合口服黄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取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患眼最佳矫正视力、ERG、FFA无灌注区改变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对照组a波振幅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a波振幅较之前无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的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潜伏期有所缩短(P0.05),其中治疗组b波振幅增加大于对照组,b波潜伏期缩短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OPs波振幅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均有所增加,其中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至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出现新生血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该差异不具有临床意义(P0.05);在治疗至6个月时,治疗有效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效病例中,治疗组显效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杞黄斑颗粒治疗不伴有黄斑水肿的缺血型RVO,可以减少激光能量对正常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改善视网膜循环,抑制新生血管的产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上海版传统眼保健操和北京改良版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防治学生近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学校三年级6个班级160名学生,随机分为上海版对照组、上海版督导组、北京版督导组进入试验观察,观察期为1.5a.3组均于基线和终期进行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结果 3组学生近视新发率为:上海版对照组15.6%,上海版督导组15.0%,北京版督导组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19);散瞳屈光度变化均值3组依次为:上海版对照组(0.64±0.65)D,上海版督导组(0.75±0.65)D,北京版督导组(0.75±0.7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P=0.64).结论 2种眼保健操防控近视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加强做操过程督导对提高眼保健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应尽快研讨、补充其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9.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PVEP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星伟  唐由之 《眼科研究》1996,14(4):260-263
采用PVEP记录技术对经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素变性(RP)54例患者的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VEP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较正常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治疗后检出率获一定程度回升;(2)各型RP眼和PVEP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在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3)不同SF的PVEP检测在RP眼具有不同的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RP眼视网膜中心视功能,对延缓病情进程,保持中心视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40.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也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我国大约有2000万青光眼患者. 一、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