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1例17岁女性严重囊性肺纤维化患者行右侧单肺移植,术中未用体外循环,供肺采用冷UW液灌注,冷缺血时间280 min。术后18 h停用呼吸机,第4天下地活动。术后免疫抑制剂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再用“新三联”(FK 506,骁悉,强的松)维持后续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复查肺功能基本正常,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1个月未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目前存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及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最早发现于1893年,Bizzozero曾首先报道在狗的胃内发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几年后,又有人在大鼠和猫的胃内发现了这种微生物。1906年,kreinez首先在人胃内检出了螺旋状微生物,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提高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本院最近收治的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发病特点、诊疗经过、辅助资料等,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上视障碍,表情呆板,运动迟缓,易摔倒,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下降,构音障碍,肌张力略增高,头颅磁共振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1例患者试用美多巴治疗,临床症状稍缓解。结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较罕见,通过临床特征拟诊,易误诊、漏诊,需随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美多巴可稍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食管-呼吸道瘘包括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 phageal fistula, TEF)、食管-支气管瘘(bronchoesophageal fistula, BEF)和食管-胃吻合口-支气管瘘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1999年6月~2002年4月我们共收治3例食管-呼吸道瘘患者,1例因全身情况差,低血压性休克,且未接受手术治疗,于入院后5 d后死亡。现将另2例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64岁,曾因“贲门低分化腺癌”行贲门癌根治术,术后10个月复查胃镜示食管胃吻合口溃疡,但疑为局部复发而给予局部放射治疗(50 Gy)。放疗后3周患者出现饮水后呛咳,经食管造影及胸部CT检查提…  相似文献   
15.
王卫余  朱飚  吴旭  卢刚  王坚 《浙江医学》2002,24(6):363-364
颅底外科手术位置较深 ,为充分显露病灶 ,需要对脑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牵拉 ,因这种牵拉造成的脑损伤称为脑牵拉伤(brainretractioninjury,BRl)[1]。现对本院1992年5月至2001年8月颅底手术中发生的21例BRI作一分析 ,以探讨防治的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 ,女8例 ;年龄14~68岁 ,平均43.6岁。行颅底肿瘤切除术17例 ,动脉瘤夹闭术4例。牵拉致脑水肿7例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11例 ,脑梗死3例。BRI发生于术后第1天3例 ,第2天5例 ,第3~5天9例 ,第5天后4例。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与VEGF产生的关系和意义以及蜕皮甾酮(EDS ecdysterone)的促侧支循环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3、7 d)和蜕皮甾酮干预治疗组(每只0,40mg/d).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毛细血管密度,比重法测定梗死面积.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治疗(100μg/ml),2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VEGF表达.结果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产生的VEGF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差异,缺血时间与VEGF产生量呈正相关;蜕皮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显著降低(P<0.01);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1).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蜕皮甾酮治疗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缺血心肌通过分泌VEGF对自身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蜕皮甾酮进一步刺激心肌分泌产生VEGF,促进大鼠缺血区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建立、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粪便中的类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直肠真杆菌-球形梭菌、梭状芽胞杆菌情况,比较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肠道微生态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9例,并以13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作对照,收集粪便标本测量其pH值、细菌比浊度并在玻片上行荧光原位杂交,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细菌进行计数观察.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粪便pH值、细菌比浊度及不同细菌计数差异,比较不同病因(肝炎性、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及肝硬化程度(Child-Pugh分级)患者间的细菌计数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粪便pH值高于健康对照组(6.79±0.64比6.18±0.74,t=2.607,P< 0.05),细菌比浊度与健康对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0.59比1.39±1.01,t=0.960,P>0.05).肝硬化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直肠梭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每个视野中细菌个数的中位数分别为32.14个比289.67个、17.09个比128.38个、21.91个比91.48个、25.78个比175.92个、13.11个比80.18个和34.68个比173.84个,Z值分别为-4.006、-4.34、-4.399、-4.174、-3.558和-3.95,P值均< 0.01).细菌数量的这种改变在肝硬化不同病因及严重程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肠道中类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直肠真杆菌-球形梭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减少,并致肠腔pH升高;但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在肝硬化不同病因及严重程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细胞质或细胞器的降解、回收以达到生理平衡的过程,而在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中自噬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mTOR、PI3K、MAPK、NF-κB等一系列自噬信号通路的改变调节肺血管细胞增殖及炎性介质释放等,最终调控肺血管重构的形成。肺血管重构是HPH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之一,其关键环节是肺血管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失衡。本文概述了自噬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是肺动脉内皮细胞、肺平滑肌细胞以及针对自噬信号通路的药物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展轨迹, 以及运动功能对睡眠障碍发展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内科住院的2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腕动仪监测入院后7 d(T0~T6)患者的睡眠质量后, 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同时采用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将患者分为运动功能障碍组(n=102)和运动功能正常组(n=147),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分布的差异。结果识别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展轨迹存在3个潜在类别, 即无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改善、睡眠障碍持续, 且轨迹显示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得分最低水平处于T2。运动功能正常组中无睡眠障碍60例(40.82%)、睡眠障碍改善63例(42.86%)、睡眠障碍持续24例(16.33%);运动功能障碍组中无睡眠障碍7例(6.86%)、睡眠障碍改善16例(15.69%)、睡眠障碍持续79例(77.45%),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轨迹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普遍存在, 发生率约为73.09%(182/249), 在入院后第3天最明显。运动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