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与先天遗传有关,但与后天培养也有分不开的联系。肾为先天之本,聪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好的遗传基因是基本条件,还必须有合理的后天培养。脾为后天之本,脾的最基本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满足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的需要,因此,即便是先天条件不理想的小儿,后天的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郁滞、血壅肉腐,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时刻不忘祛火有路,使火散热消;组方以"托"为主重用黄芪,营卫、气血同调,内外兼治,以多种剂型配合灵活的用药思路,为当代外科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3.
中医经典文献中的医案意指医者在诊察患者过程中经由临床辨证思维与诊疗时作追踪的具体记录。历代文献中均有代表性的医案著作,不同时期的医案著作有其不同编纂方式与书写体例,在中国医学史上也各有其代表性意义。本文挖掘探源中医医案的因子传承与源流辨证,即《史记》是最早的中医医案记录,《普济本事方》则以医案作为临证经验的论述佐证,《伤寒九十论》是中医学首部记述性医案的著述,《小儿药证直诀》是最早的儿科系统性病案汇编,《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书,《名医类案》搜罗诸子百家医案而成为最早的中医病案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是温病学重要的医案著述,《古今医案按》开创了全面评述古今医案的先河,《经方实验录》则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伤寒论》经方医案。  相似文献   
54.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载方120首,方后多处记载了配合使用的服药饮品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整理这些特殊服药饮品,如中药汤汁、乳汁、酒、特殊用水等,总结了它们的作用及特色。发现卷下所载特殊服药饮品的使用特色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随证灵活配伍;因时制宜服用;尤重顾护脾胃。诸药与服药饮品的搭配,多根据病证、服药时令、患儿年龄及体质等不同,灵活变化,为儿科临床服药调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5.
“风药”概念尚无定论,回顾梳理古代文献有关“风药”的论述,可知“风药”非统指治疗内外风邪的药物,而唯指能解表发散,直接治疗外风的药物;也是“石楠”和“泽兰”的别名。  相似文献   
56.
王进  王旭东  吴承艳  朱博冉 《中草药》2017,48(1):197-202
本草学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对传统"药"学的统称。中药的毒性理论蕴含于本草学药性理论之中,其论述范式则指撰写本草学著作所应用的指导原则。毒性理论的论述范式是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传承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在汉代"生生不息"观念的凝结中又涵摄了药性、毒副作用、药材基原、药材制备及配伍等复杂面向。经探考发现传统的"有故无殒"药性作用部分应回归四气及气味厚薄的记述;不当的药材基原部分应统属于药材来源的管控;特殊体质的不良服药反应不应归于毒性的记述,因剂量不宜或服用方法不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回归到国家相关部门建议的项目之下;毒性分级分类的标准须有现代毒理的研究为基础同时严格限制使用剂量与适用范围。这将有助于重新建构既兼顾中药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特色的现代本草学。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藏象辨证体系的层进式构建模式,由概念的确立到思维模式的创建,再到辨证体系的构建。并介绍了藏象辨证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专家征询为依据,以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为重要手段,遵循“以象测藏、从症辨证”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获取与识别病位、病性特征,把握临床基础证与复合证。最后阐明了创建藏象辨证体系的科学意义、研究特色与原创性。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江苏医派的全面了解和研究,本文重点剖析了明清江苏以地域性流派而闻名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等医派之特点,分别归纳阐述了吴门医派以温病学说的创立、多世医家族、多御医官医、多医学论著为特点;孟河医派以重经典广临床、遣药和缓轻灵、对医道传授的多样化而闻名;山阳医派则以精研温病进一步完善温病学说、医家著作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为特色;龙砂医派以善使运气、重视《伤寒论》六经及经方的运用而名噪医界。彰显了明清江苏医派的成就与风韵,以期为更好地继承、挖掘与推广医派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从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抗高血压中药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研究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对研究近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重视对高血压病中医相关病证的理解与研究。(2)必须加强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3)重点突出中医降压特点的研究。(4)不可忽视现代基础研究。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关键环节是如何辨证、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降压方药。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