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寒冰  吴卫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48-1449
目的 比较经腹子宫切除术(TAH)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VH)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0例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子宫切除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H组(202例)及LAVH组(198例),观察两种手术术式的l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H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LAVH组(t=20.84,P<0.05),LAVH组术中出血量及置引流病例均较TAH组减少(t=21.19,x2=6.24,均P<0.05);TA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LAVH组(t=32.75、8.31,均P<0.05),LAVH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高于TAH组(t=6.13,P<0.05).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诊,常规行B超及妇科检查,两组临床症状术后全部缓解,LAVH组平均康复时间(即手术至恢复工作时间)(21 ±7)d与TAH组的(36±8)d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P<0.05),两组B超随访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 两种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及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2.
我们于 1991年 1月~ 1992年 1月对 5 0 0例部队成年人鼻中隔畸形进行调查 ,发现共有 13种不同类型 ,现就手术适应证问题作具体分析。1 资料和方法 本组调查对象为 18~ 35岁的部队官兵 ,均享有较好的保健医疗条件。 5 0 0例中男性 35 5例 ,占 71% ,女性 14 5例 ,占 2 9%。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和 6个民族。在体检及询问病史的基础上对鼻中隔畸形的形态以及部位、程度、伴随症状和体征等进行检查 ,将鼻中隔偏曲分为Ⅰ、Ⅱ、Ⅲ度偏曲[1] 。2 结果鼻中隔畸形种类和部位 ,见表 1。表 1  5 0 0例成年人鼻中隔畸形种类和部位畸形种类 发病部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CT征象的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PTC患者作为PTC组, 1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NG)患者作为NG组。PTC组中女112例, 男45例, 年龄(49.32±3.25)岁;NG组女104例, 男52例, 年龄(50.12±3.27)岁。术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分析其影像征象特点, 对形态、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等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PTC鉴别模型, 以ROC曲线评估模型对鉴别诊断PTC的价值。结果 PTC组形态不规则、无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均匀、完全稍低组织密度、无囊变、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比例高于NG组(χ2=161.01、3.3...  相似文献   
34.
前置胎盘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若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根据胎盘和子宫内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病灶周围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1比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00例)和验证集(50例),根据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结果将训练集患者进一步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加权成像检查,提取患者病灶周围的影像学特征,并通过LASSO回归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参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建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混淆矩阵对验证集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训练集共发现3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62例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阳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阴性组,阳性组肿瘤直径>4 cm和MRI报告结果阳性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ASSO回归选择后,筛选出5个非零系数的影像组学特征,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FIB水平、肿瘤直径、MRI报告结果纳入临床模型中,将筛选出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