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供血特点对介入治疗选择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8例盆腔肿瘤(男12例,女46例)年龄23岁~63岁,分别作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盆腔肿瘤的供血,行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栓塞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类、卡铂、5-Fu、MMC,栓塞剂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58例盆腔肿瘤中,54例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血管主要供血,仅少数病例是髂外动脉参与供血.并对52例妇科盆腔肿瘤及4例骶(尾)部肿瘤行肿瘤主要供血血管选择性灌注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术后所有病例均有全身情况改善,症状减轻,20例宫颈癌得以二期手术切除,4例子宫大出血得以控制;4例骶(尾)部肿瘤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后手术切除清楚,出血量减少。结论:盆腔血管解剖和肿瘤血管特点,是介入治疗选择基础,可作为盆腔肿瘤急诊止血症状,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52.
余清  周巧  苏亚婷  杨清平  吴宁 《海南医学》2016,(19):3246-3249
目的:分析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镜下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回顾性总结德阳市人民医院及旌阳区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445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及误诊原因。结果445例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95.51%(425/445),误诊率为4.49%(20/445),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坏死严重未见有效成分、过诊断、漏穿、肿瘤细胞少未见典型病变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结论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较高,不断总结误诊原因可以提高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F-FDG microPET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6只/组);A组:无禁食、室温(20~22)℃、无麻醉(注射18F-FDG后60 min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F-FDG;B组:禁食(6~8)h、加温(30~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C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E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F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F-FDG。注射18F-FDG约1 h后,行microPET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 max)。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组、C组、F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组摄取最高(8.03±1.29),B组摄取降低71.98%(P=0.000)。颈部肌肉:A组摄取最高(16.07±5.20),B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组分别升高6.50倍、1.29倍、4.76倍(P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次microPET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64)。第2次microPET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F-FDG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F-FDG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4.
Keller关节成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拇外翻是足部第1跖线的复合畸形,包括拇趾外翻及第1跖骨内翻畸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采用Keller术式治疗拇外翻31例39足,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39足,其中男10例(10足),女21例(29足);年龄50~71岁,平均61.2岁。左足9例,右足14例,双足畸形8例。术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反义寡核苷酸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转染bFGF反义寡核苷酸于SH-77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FGF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H-77细胞凋亡率。结果:与随机对照序列组相比,bFGF反义寡核苷酸对SH-77细胞中bFGF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可使SH-7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bFGF在肺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作为肺癌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福尔马林组和胍丁胺160mg/kg组,每组20只。每组12只右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50μL致痛,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测定60min内大鼠的痛级均数。另外每组8只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8min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切片中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出现明显的两期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觉过敏。福尔马林对大鼠单侧足底注射8min后,引起注射侧L4,5脊髓背角pERK表达量升高,160mg/kg胍丁胺(i.p.)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pERK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及痛觉过敏行为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炎性疼痛引起脊髓pERK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形成,pERK可能参与了胍丁胺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57.
关于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免疫消除的有关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该文扼要论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以及在此过程中如淋巴样组织、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等所起的作用.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癌症的免疫治疗需要T淋巴细胞的破裂作用,并与T辅助细胞1细胞因子的兴奋有关.最后文章简要概述了免疫疗法和疫苗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公职人员血脂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重庆市区部分公职人员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并对该人群血清TC、TG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脂肪肝等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高胆同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8%、18.1%和9.0%;高胆固醇血症、高甘三酰油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人群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脂肪肝的患病率非常显著的高于血脂正常组人群(P<0.05). 结论:重庆市区公职人员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胍丁胺通过激活I1咪唑啉受体(I1R)对阿片预处理引起的μ阿片受体(MOR)下调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基础。方法:以CHO-μ和CHO-μ/IRAS(imidazoline receptor antisera-selected protein)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3H]diprenorphine结合实验方法,确定胍丁胺-I1R作用系统对MOR下调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分子基础。结果:在正常CHO-μ和CHO-μ/IRAS细胞中,DAMGO([D-Ala2,N-Me-Phe4,Gly5-ol]-enkephalin,1μmol·L-1)处理两细胞12h后均可出现MOR的下调,胍丁胺(1-100n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O-μ/IRAS细胞中MOR的下调,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在CHO-μ细胞中无此作用。胍丁胺这一作用能被I1R阻断剂依法克生(efaroxan,Efa)所阻断。DAMGO(1μmol·L-1)预处理两细胞30min后,MOR均发生内吞。胍丁胺(1nmol.L-1-1μmol·L-1)和DAMGO共同预处理两细胞30min,胍丁胺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CHO-μ/IRAS细胞中MOR的内吞,而相同浓度胍丁胺对CHO-μ细胞中由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的内吞无显著影响,且这一作用同样能被依法克生所阻断,提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对DAMGO预处理引起的MOR内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胍丁胺-I1R作用系统抑制MOR下调的分子基础。结论:胍丁胺通过激活I1R抑制阿片激动剂诱导的MOR的内吞,进而进一步抑制MOR下调。  相似文献   
60.
88例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13-314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的危害,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对88例双胎妊娠的孕周、分娩方式、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分娩孕周36周,剖宫产56例占63.6%,阴道产32例占36.4%,并发症以早产、妊高征、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多发。结论: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孕期应积极治疗,分娩方式应以孕周、胎方位、胎儿大小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