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582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2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Objective: To induce changes in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 SMMC-7721 by blocking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genes hTRT and to explore its value in cancer gene therapy. Methods: The vehicle for eukaryotic expression of antisense hTRT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transfected into SMMC-7721 cells. The effects of antisense hTRT gene on telomerase activity, cancer cell growth and malignant phenotyp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btained transfectants that could express antisense hTRT gene stably showed marked decrease in telomerase activity;the shortening of telomere was obvious; cells presented contact growth inhibition; in nude mice transplantation, the rate of tumor induction dramatically decreased. Conclusion : Antisense hTRT gene expression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elomerase activity of cancer cells and decrease malignant phenotype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refore, as a telomerase inhibitor, antisense hTRT gene may be a new pathway for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22.
高龄小肝癌患者的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小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70岁以上高龄小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年龄70~82岁,平均74.2岁,最大82岁。90%患者合并肝硬化,70%合并其他脏器慢性疾患。手术切除15例,非手术治疗37例。结果行手术治疗的1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3.3%、80.0%、66.7%。非手术的3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9.2%、70.2%、53.8%。结论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各种局部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3.
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以微创为特征的肝癌外科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并在肝癌整体治疗的模式和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很多,从早期的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水乙醇注射到近年来的微波、冷冻、射频、高功率聚焦超声等的广泛应用,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微创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不能手术切除的多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单个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或复发性肝癌.由于肿瘤位置的不同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各种微创治疗的适应证应区别对待.微创治疗主张多次、联合和序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疗效.应重视微创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微创外科发展的前景广阔,今后应规范治疗指征,加强临床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微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更多的微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肝癌治疗.  相似文献   
24.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起病隐匿,生长迅速,因此也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广大外科临床医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肝癌外科临床诊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累积了国际上最大宗的临床肝切除病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2,3]。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对肝癌外科临床诊治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谈谈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25.
26.
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6月 5 6例肝脏恶性肿瘤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型超声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 5 0例 ,ChildB级 5例 ,ChildC级 1例。原发性肝癌 4 6例 ,转移性肝癌 10例。小肝癌 (直径≤ 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转阴占80 % ,甲胎蛋白阴性者治疗后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坏死达 6 1.5 %。转移性肝癌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占 6 0 %。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间断和持续肝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间断性和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并将其予以比较,结果表明,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粒体呼吸控制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间断性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参数无明显异常改变,提示间断性肝缺血有利于防护线粒体合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28.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为0.5%~2.5%,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诊断与治疗共识,造成该疾病的治疗极不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型、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疾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29.
FTY720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Y720是一种来源于冬虫夏草的新型药物,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归巢而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 同时,FTY720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生长停滞和凋亡,抑制肿瘤的转移。本文综述了FTY720双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HCCA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近期克隆的新基因HCCA1与肝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HCCA1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HCC患者在其癌组织中HCCA1 mRNA表达的检出率为90.8%(59/65),其中91.5%(54/59)患者HCC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有13.8%(9/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较弱的HCCA1 mRNA的表达,86.2%(56/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HCCA1 mRNA的,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CCA1 mRNA在Ⅲ-Ⅳ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有门脉癌栓形成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癌栓形成者。免疫组织化学在蛋白水平上证实HCCA1在肝癌中的高表达。结论 HCCA1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可能在肝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